开栏语
高举旗帜担使命,踔厉奋发谱华章。成都市第十六次工会代表大会即将召开,这是我市广大职工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过去五年,成都市各级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成都市委和上级工会决策部署,以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为己任,忠诚履职、勇毅前行,守正创新、奋发有为,圆满完成成都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成都市总工会网站推出《踔厉奋发谱华章》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我市各级工会砥砺奋进的生动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取得的显著成效,敬请垂注。
近年来,四川天府新区工会办事处在天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和成都市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按照成都市工会“五大工程”工作思路,切实履行工会职责,团结动员新区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为助推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始终把团结带领广大职工跟党走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工会政治属性更加鲜明
思想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大部制体制优势及资源优势,同央视、新华社四川分社开展战略合作,推动四川天府新区工作获多家中央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媒体宣传影响力稳居四川全省区县新媒体第一。优化生态文明等职工研学路线5条、实践基地30个,以劳模工匠宣讲、演讲比赛、湖畔音乐会等形式深入企业、社区、院校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天府大讲堂”等职工宣传教育活动300余场,覆盖职工3.7万余人,教育引领新区职工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榜样示范引领,弘扬时代典范。近年来,四川天府新区先后获评四川省市五一劳动奖状、工人先锋号、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12人获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15人被评为工匠。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企业、社区、院校等开展劳模宣讲48场,覆盖职工1.5万余人。其中,选树的劳模工匠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如: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丁登伟,致力于电力设备状态监测及智能诊断技术理论研究及现场应用,为全省培养带电检测优秀技术人员逾300人;航天科工微电子系统研究院刘艳参与的国产键合劈刀创新开发项目,成功研制出国产劈刀,打破了我国在键合劈刀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的壁垒。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如:快递小哥魏焕平见义勇为荣登“四川好人榜”,聋哑外卖骑手唐箐英勇救人事迹被人民网、新华社点名表扬。
2020年工匠命名大会
先进文化引领,凝聚奋进力量。策划开展“天府正有戏”“文化四季风”等职工文体活动,组建职工舞蹈、合唱艺术团,组织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21个区级比赛项目,整合资源打造职工文化驿站,累计开展音乐演艺、足球联赛、“职工运动节”等文体活动800余场。采取“职工选书、工会买单”的方式鼓励基层工会完善职工书屋建设。组织职工志愿者参与“文明创建 有我成工”活动,累计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送“文明大餐”等志愿活动200余场,发放文明倡议书5万余份。高质量保障首届“金熊猫奖”评选活动顺利举办,填补了我省国家级综合性文化大奖的空白。
始终把加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要工作任务,以党建带工建,持续深化工会改革,工会组织覆盖更加广泛
集中力量,让基层工会“建起来”。多年来,四川天府新区始终将建会入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党建带工建,统筹推进工会组织建设与“两新”组织党建,构建“共建互促、优势互补、党群一体化”的工作格局,搭建起“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职能部门联动抓”的快速响应机制和办理进度跟踪反馈机制。开展非公企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建会入会“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实现百人以上企业100%建会、25人以上百人以下企业建会率动态保持在90%以上。五年来,新区工会组织数增幅14.50%;会员人数增幅25.87%,基层工会组织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区建会入会工作获上级领导批示肯定。
健全制度,让基层工会“转起来”。坚持“线上拉练+线下竞进”相结合,组织开展竞进拉练活动25场,带动新区400余个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参与星级评定。荣获全市四、五星级工会12个,一至三星级工会200余个,街道(总)工会(联合会)等级评定率100%,基层工会组织活力得到持续激发。
盘活资源,让基层工会“活起来”。通过“共建+自建”模式规划建设服务职工阵地,依托新区市民中心推进区级职工活动中心建设,全区推广“共享阵地”模式,推动西部(成都)科学城26家企业和天府总部商务区30家企业结成“工”享联盟,累计发布50余个“工”享阵地,发动50余家基层工会签订共营活动协议,开展各类共营活动40余场,累计服务35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计8.9万名职工,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工”字力量。
始终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工作重点,团结动员广大职工踊跃投身“主战场”,职工主力军作用更加彰显
纵深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围绕成都市委、市政府聚焦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成立产改领导小组,紧扣重点产业布局,设立新兴高端产业引导基金,先行先试推出28 条“技术技能类”支持政策,推进建设兴隆湖社区、三根松社区等一批示范性产业社区。发挥文旅、会展、低空经济等产业工会组织作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区文旅行业新增入库规上企业完成率32%,完成情况排名全市第1;住宿业增速18%,在“5+2”区域排名第1;会展行业举办符合国际会展之都认定标准的重大展会活动占比居全市第1。打造全域低空经济“示范区”,为新区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
工匠技能人才选树培育形成体系。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专题抽样调研新区300余家企业,针对发现的问题迭代升级了《四川天府新区直管区人才支持政策》。以劳动和技能大赛为牵引,构建工匠技能人才选树培育体系,连续4年举办成都市“蓉漂人才日”高峰荟。累计引育高层次人才856人、团队23支,引进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66个,聚集高层次人才804人、团队19支。协助市总工会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举办两届“成都工匠”集中命名活动,劳模工匠人才从56名增长至181人,增幅223.21%,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居全市前列。为新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力量保障。
“蓉漂人才日”高峰荟现场
广泛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为新区广大职工学技练艺展风采搭建平台,在市总工会的指导下,高质量举办40余项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吸引3万余名行业精英同台竞技,带动企业工会组织开展三类赛事活动1200余场。协办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受到大赛组委会肯定(感谢信)和四川省总工会通报表扬。通过技能比拼,涌现出一批技术拔尖人才,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效果。
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始终把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重要基本职责,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职工权益保障更加充分
加强隐患排查,防范化解职工队伍稳定风险。联动公安、社事、法检等部门,依托新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协调中心、9个街道119个村(社区)分中心、4个行业分中心、600余个网格,全面织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网。发动基层工会组织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走访调研工作,了解企业需求和职工队伍稳定情况,累计走访317家企业,收集企业困难诉求124条,积极对接解决问题90余个,提供法律援助170余次,为企业发展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环境。
聚焦主业强维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20年12月,牵头成立天府新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定并下发了《四川天府新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案件补贴办法》,与劳动、法院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共同维护职工队伍和劳动关系和谐稳定。采取由新区工会办事处全额保障调解案件补贴的形式全力建设“1+9+119”一站式劳动争议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发挥“劳动仲裁+工会”机制作用,通过联处中心调解,以撤诉或出具调解书等方式成功调解的案件共计1159件。
始终把增强职工获得感幸福感作为重要奋斗目标,用心用情当好职工“娘家人”,职工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丰富拓展职工服务新场景。依托“天府之檐”大屏打造新场景新业态,举办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庆主题高能级活动6场,累计吸引220万人次参与。助推培育以兴隆湖为核心的天府文旅体育品牌,打造环兴隆湖新兴潮流运动场景,常态化开展兴隆湖水上运动运营,协助开展兴隆湖啤酒节、音乐节等重大商业性活动,兴隆湖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试点单位。全面免费开放9个街道文化站,完成基层职工文体活动点位改造22个,新增24个社区级智慧运动健身示范社区、70余个企业运动角、10个绿道健身新空间,为全区广大职工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五一环湖跑
广泛开展多彩职工文体活动。协助市总工会圆满承办“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知识竞赛、成都职工喜迎二十大、“玫瑰书香·新质领航”成都市女职工主题阅读示范活动等市级工会活动。开展职工文体“百千万”主题活动300余场、职工迎大运系列活动200余场。组建职工舞蹈、足球等文体活动兴趣小组12个,连续组织4届天府新区职工乒乓球比赛,3届职工羽毛球比赛,2届职工篮球联赛,覆盖职工群众4.8万余人次。策划秦东社区垂直马拉松挑战赛等特色体育活动,吸引上万名职工参与,切实增强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知晓度和美誉度。
职工羽毛球比赛
常态化开展帮扶慰问。开展“冬送温暖”慰问活动120余场,慰问职工5万余人,开展“春送岗位”系列活动90余场,线上线下累计服务职工群众2.4万余人次,开展“夏送清凉”慰问活动650余场,为高温一线职工送去防暑降温物资,惠及职工6.2万人次。每年开展环卫工人健康体检工作,累计为辖区2170名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服务。每三年组织开展劳模工匠疗休养活动,累计慰问劳模工匠、提供健康体检服务128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