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五年,也是全市装备制造产业广大职工奋力拼搏、锐意进取,为推动装备制造万亿级产业优化升级作出积极贡献的五年,更是装备制造产业各级工会认真履职、开拓创新的五年。全市装备制造产业各级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上级工会工作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可喜成绩。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技能素质提升、文体活动、女职工、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安全生产等工作多次得到上级工会的肯定和表扬。
履行工会政治责任,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让产业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
近年来,装备制造产业各级工会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深化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单位、企业的工会积极组织宣讲、知识竞赛、理论征文等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基层企业、走进职工心里,不断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中国航发成发公司工会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装备制造产业各级工会牢牢抓住职工群众这个受众主体,立足喜闻乐见多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和文体活动,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依托“贝森路2号”融媒体工作室,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配合成都电视台组织完成《天府工匠》大型技能挑战融媒体节目实景录制;举办“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主题宣讲6场,组织600余名职工参加市总“活力强‘匠’ 时代‘蓉’耀”系列体育赛事、“幸福成‘工’ 乐动全城——成都职工迎大运”及成都职工汉服文化“家”年华系列主题活动。先后在全系统开展职工文体比赛活动,全面展示系统职工健康向上、和谐奋进的良好精神风貌。装备制造工会先后荣获《天府工匠》大型技能挑战融媒体节目优秀组织奖、“活力强‘匠’ 时代‘蓉’耀”成都市总工会职工杯系列体育赛事优秀团队奖、乒乓球比赛优秀组织奖、“幸福成‘工’ 乐动全城”2023年度特别贡献奖等。
活力强“匠” 时代“蓉”耀——成都市总工会职工杯系列体育赛事现场
以先进模范为榜样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把优化劳模培养环境、弘扬传播劳模精神放在重要位置,认真做好全国、省级和市级劳模的选树和服务工作。五年来,全系统共有2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4人被授予“四川省劳动模范”称号,2人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评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截至目前,装备制造工会系统获评“成都工匠”724名,占全市“成都工匠”总比例23.66%,位居各区(市)县和产业工会第一,29人获评四川工匠,占全市40.85%;开展近900场劳模工匠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宣讲炫技活动。川锅厂唐成凤参加省总劳模、大国工匠宣讲团,到企业、车间、班组,为广大职工树立了看得见、学得着的榜样,唐成凤还作为四川省唯一女职工代表参加全国职工演讲比赛,荣获金奖。
四川省第五届职工演讲比赛总决赛现场
唐成凤参加四川省总工会演讲比赛
锚定制造强市目标,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产业职工主力军作用充分彰显
聚焦装备制造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五年来,举办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一类赛25项,参与职工2700余名;结合国防军工实际,举办小众工种赛事11项,参与职工460余名;先后派出30余家单位、近百名职工参加国家、省级赛事,取得较好成绩,极大地增强了广大产业职工学知识、增技能、练本领的积极性,有力推动了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比赛现场
扎实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深化产业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围绕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作用发挥等方面推进工作室规范化建设,构筑职工攻克技术难题的“赋能平台”,强化工作室在攻坚克难、人才培育等方面的主体作用。选树全国示范性工作室1家,省级工作室18家,市级工作室15家,产业级工作室13家,彰显高技能人才在技能攻关中的领军作用,有效解决了企业生产中痛点、难点等瓶颈问题。面向职工广泛开展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等“五小”职工经济创新活动,持续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在2021年省机电冶煤系统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表扬活动中,3个单位、14人受到表扬。在2023年四川省首届职工创新大赛中,系统内的单位获得了成都市唯一一个一等奖。加强各工作室的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开展“工作室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专题讲座和现场观摩学习活动5场。加强推进联盟线下活动开展,攀钢梁恩荣、川锅唐成凤劳模工作室入选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首批由7个女性劳模工匠领衔的“女焊花”创新工作室联盟。
切实履行维权职责,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产业职工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装备制造产业各级工会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主责主业,在团结职工、维护职工、服务职工上持续发力。坚持开展职工队伍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排查化解工作,统筹提高信访、网络舆情监测处置能力,妥善应对处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涉及职工权益保障的网络舆情,切实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多个企业切实履行劳动关系隐患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的责任,做到劳动关系隐患“发现在早、解决在小”。
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依靠职工办企业,深入开展职代会、厂务公开、集体协商等民主管理“互学互促”活动,维护职工权益机制和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产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进一步增强。系统内的多个单位将劳动保护标准、带薪休假、技能人才待遇等纳入集体协商范畴,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五险一金”基本实现全覆盖,系统内企事业单位连续五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成飞、5719被表彰为四川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5701动部件组被表彰为四川省职工民主管理示范班组。
装备制造产业各级工会围绕职工多样化需求,积极构建送温暖活动常态化、帮扶脱困精准化、会员服务普惠化的工作格局。依托“职工普惠”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和“四季送”活动。截至目前,慰问走访企业近40家,发放慰问金695余万元,惠及职工31757余人次。支持鼓励基层工会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动员基层工会积极助力消费复苏、全民健身和乡村振兴。认真做好各级劳模关爱工作,在职工健康体检、资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帮助身患重疾和生活困难女职工申报关爱行动项目、为身患重病的一线职工申请救助项目等方面持续发力。
持续推进自身建设,着力工作全面协调发展,产业工会组织能力和活力有效激发
落实中央、省委和上级工会关于产改的总体部署,认真学习贯彻上级工会关于产业工会建设指示精神,发挥系统产业工人集中的优势,以提升服务中心、助推发展贡献率为工作着力点,先行一步、深推一层,不断激发产业职工劳动热情、创造潜能。全系统共有1家企业入选省级产改台账管理企业,10家企业入选市级产改台账管理重点企业。加大基层工会人员培训力度,坚持每年组织开展新任职工会主席、基层工会干部等培训,不断提升工会干部的履职能力,打造一批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产业干部队伍,高质量完成省总工会十五大服务保障工作。截至目前,产业共有基层工会组织43个。
同时,以“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为抓手,开展职工队伍思想状况调查,摸底调查覆盖面达到100%,圆满完成装备制造职工(产业工人)队伍状况调查研究报告白皮书工作。全覆盖组织所属基层工会开展星级评定工作,跨产业、跨区域组织开展基层工会建设“竞进拉练”活动,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宣传推广基层工会建设先进经验做法,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进工作横向比较,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持续开展多层次、跨行业的交流活动。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同职工群众联系,派出6名干部赴基层圆满完成蹲点工作。
跨产业、跨区域组织开展基层工会建设“竞进拉练”活动
严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认真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内规章条例、参与廉洁警示教育等活动,增强干部职工守纪律、讲规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会管理,加强基层工会换届、届中调整等指导督促,严格组织程序,督促基层工会管好用好工会经费,严格落实基层工会经费预决算管理和审查审计监督,切实做好审计整改工作。扎实开展职工之家建设、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标准化等级评价,做好小微企业工会经费全额返还工作。
近年来,成都市装备制造工会所属23家基层工会被评定为星级工会,其中五星级工会7家、四星级工会2家;共推荐评选全国模范职工小家1个、四川省模范职工小家1个;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1名、全国优秀工会积极分子1名、四川省优秀工会工作者2名、四川省优秀工会积极分子2名、四川省优秀工会之友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