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筚路蓝缕,五年扎根践行。回顾过去的五年,成都市金牛区总工会认真落实金牛区委“1520”总体发展思路,交上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展望“工心向党 笃行奋进”的下一个五年,金牛区总工会初心依旧,砥砺前行,以高质量工会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彰显工会组织奋进担当。
2023年12月25日,成都市金牛区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
金工办(图片由成都市金牛区总工会提供)
回望来路 获得诸多荣誉
五年来,金牛区总工会获得了诸多荣誉:华侨城职工驿站、新桥社区职工驿站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新桥社区职工书屋被评为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金科苑社区、驷马桥街道工人村等7家职工驿站获评省级“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金牛高新园区产业工人职工之家被确定为省级阵地建设项目。“成都金牛群团”微信公众号名列全国工会系统前列。金牛区首届职工春晚网络观众达270万人次,各项活动累计服务职工群众突破800万人次。
守正创新,踏实践行。作为成都市唯一的全省职工服务阵地“两化”建设试点单位,金牛区总工会围绕金牛区委“1520”总体发展思路,盘点过去五年的工作轨迹,取得了如下成效——
听党话、跟党走,工会政治属性更加鲜明。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工会工作各方面全过程,金牛区委常委会每年专题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职工群众和工会工作遇到的重要问题,支持工会创造性开展工作。由各街道(园区)党(工)委副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各系统工会和直属工会的工会主席由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担任,进一步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与金牛区纪委监委建立联动协作制度,锻造高素质工会铁军队伍。
以赛赋能,打造“金牛制造”“金牛工匠”品牌。构建“基层有比武、层层有选拔”的产业工人技能竞赛体系,每年参与人数达2万人以上,涌现出余应秋、陈海燕等“成都市技术能手”,李超、赵贵安等“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优秀选手”等一大批技能人才。高标准培育选树辖区内各级工匠799人,其中“大国工匠”2名、“四川工匠”21名、“成都工匠”326名、“金牛工匠”450名。“金牛工匠”评选被纳入金牛区“人才创新创业就业9条”。五年来,金牛区涌现出各级劳动模范151名,各级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11个、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5名、“工人先锋号”23个。打造张济龙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等53个创新工作室。建立成渝区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联合9个地区和单位共计34家创新工作室协同创新创效,带动产生创新成果103项,发明专利82项。
助力中小微企业、解决职工“急难愁盼”、开展岗位和安全培训、率先建立金牛区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处中心……金牛区总工会紧扣工作职责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助力金牛区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 推动更多精彩蝶变
未来五年工会工作如何开展?金牛区总工会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工匠人才在内的工人阶级责任重大,对提高职工队伍技能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提出了更加紧迫的任务。
金牛区提出,全区各级工会要牢牢把握工运时代主题,团结动员职工群众在“拼经济、搞建设”中担当作为,为加快建设天府成都北城新中心作出积极贡献。
谋划未来五年的工作路线图,金牛区将扛牢团结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进一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不断巩固党长期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将牢牢把握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这个基本职责,努力使职工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金牛区将继续深化工会改革和建设,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夯实基层基础,激发基层活力,不断增强基层工会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持续搭建劳模工匠创新创效平台,打造更多聚焦金牛主导产业的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以“项目攻关”“师带徒”“传帮带”等形式推动创新人才培育、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区域创新联动,发挥成渝区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的平台作用,持续优化运行机制、丰富合作模式,提高合作深度和广度,促进互助合作、联合攻关、成果共享,积极拓展成渝区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形成创新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