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已支持IPV6
党建聚合力 工建谱新篇——成都市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代表访谈
来源:四川党建网      时间:2024-12-03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工作是党的群团工作、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在成都市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之时,让我们走近大会代表,听听他们的心声,探讨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蔡永红:传承“三线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1.png

人物名片:男,58岁,攀钢集团成都钢钒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代表心声:攀钢是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三线建设最成功典范,凭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创造了“深山建大厂,峡谷起钢城”的奇迹。作为新一代攀钢人,为传承弘扬好“三线精神”,我们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为抓手,推动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和服务保障提质增效。在思想政治引领方面,我们强化党建引领,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座,“四史”专题班组学习等教育活动,如党建读书会、各种知识竞答会等,教育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大力弘扬“鞍钢宪法”和“永攀高峰”的攀钢精神,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维护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方面,我们组织开展职工法律知识培训会,着力提升维权服务效能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人才培养方面,我们通过培育和打造具有公司特色的“创新工作室”,助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

许群:党建引领激发“新”动能

微信截图_20241203164343.png

人物名片:35岁,成都东部新区石板凳街道先锋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居民委员会副主任。

代表心声:为更好地调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积极性,东部新区石板凳街道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深入做好思想引领、凝聚服务和阵地建设工作,不断激活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健康发展红色动能。在思想引领方面,我们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引导他们增强政治认同。在凝聚服务方面,我们常态化开展“夏日送清凉”“冬日送温暖”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在阵地建设方面,街道设置了暖心驿站,专门为环卫工人、快递员、网约车司机提供饮水、歇息、遮风避雨的场所。

胡勇:当好职工贴心“娘家人”

3.png

人物名片:男,54岁,成都建工集团党委专职副书记、工会主席。

代表心声:此次作为成都建工集团一万六千名员工的代表,出席成都市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我感到无比荣幸,备受鼓舞。成都建工作为一个老牌国企,始终践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我们工会也一直以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己任,当好职工贴心“娘家人”。我们强化政治引领,团结职工群众勇担政治使命,听党话,跟党走;我们加强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作用,积极引导职工群众参与决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我们建设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培养高技能人才,积极推选“成都工匠”和“四川工匠”;我们强化关心关爱,切实服务职工,精准落实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子女助学等帮扶措施;我们积极开展文体赛事,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团队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精神。

曾锐:用心用情提升职工幸福感

4.png

人物名片:男,38岁,新希望集团党群工作部部长。

代表心声:作为来自民营企业的工会代表,我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深入学习领会市工会十六大精神,结合自身企业实际,立足岗位、埋头实干,用心用情提升职工幸福感。我们积极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着力推进工会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竭力为广大员工解难事、办好事、做实事,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我们积极引领广大干部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倡导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让“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的理念深入人心,激发干部职工以实际成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伶俐:为“新农人”创业者赋能

5.png

人物名片:女,31岁,四川省崇州市杨柳农民专业合作社职业经理人。

代表心声:非常荣幸能作为工会代表出席成都市总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我深知这一角色的光荣与责任,将全力以赴履行代表的职责,致力于创新发展,并切实贯彻落实大会精神。我是2015年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的,作为一名“新农人”创业者,我深切体会到政府提供的免费培训、贷款贴息以及各种惠农补贴政策给予我们的巨大支持。同时,工会也在这一过程中也一直关注与支持合作社和“新农人”的发展,注重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带动作用。展望未来,我期待在十六大之后,能够出台更多具体政策,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引导、支持和鼓励,使他们能够在家乡创业就业,积极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