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客户端10月12日电 送电影、送文艺、送法律、送图书到基层8600余场次,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22万余人次;建成街道、社区职工创客空间46个,建成农民工创业园区示范基地12个;市总工会本级用于直接服务职工和对下补助的经费支出达6.4亿元,占经费总支出的74%;建立关爱户外劳动者“15分钟之家”667个、“妈咪宝贝屋”172家、职工心灵驿站35家……
10月11日上午,成都市金牛宾馆内,成都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正在进行,在聆听“勇担使命 聚力创新 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建功立业”的大会报告时,过去五年里每一串与职工息息相关的数字后,全市各条战线517名代表(含特邀)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改革,是大会报告中的核心关键词,而过去五年里的改革之变,直达每一位职工群众的心坎之上。
“破解喝水难、热饭难、休息难、上厕所难的’15分钟之家’,是对户外劳动者最温暖的关切。”来自成都市青羊区市政维护中心的田有春代表对此感受深刻,他和58名同事主要承担辖区内的中小道路管理维护和日常巡查,除人行道、车行道、路面井盖、排水管外,还有48座桥梁和4座人行天桥,工人户外劳作十分辛苦,成都工会15分钟之家满足了大家对体面劳动的向往。
“没有工会的平台,就没有今天的我!”农民工代表张守跃是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的一名工程师,坐在代表席上的他显得有些激动,直言自己是成都工会百万职工技能大赛的受益者,20余年来他一直扎根一线,直至通过参赛脱颖而出,还被评为成都市劳动模范。“更多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机会,这是基层一线农民工最需要的。”张守跃对成都工会实施的技能提升工程十分感恩。
这些为职工群众所认可的具体工作,皆是成都工会改革成果的重要体现。
过去五年,成都工会坚持编制“减上补下”,将精简的市总工会所属事业单位68个编制定向调至各区“市”县总工会(办事处),加快建设“工会干部+社会化工作者+志愿者”基层工作者队伍;健全工会经费收缴拨付机制,坚持市总工会本级用于直接服务职工和对下补助经费支出不低于年度总支出的70%。五年来,成都市总工会本级用语直接服务职工和对下补助的经费支出达6.4亿元,占经费总支出的74%。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举措,基层工会缺经费、缺人员、缺阵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工会服务才可以破除障碍,顺利直达职工群众身边!”青羊区东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阳乐由衷地对记者说道。(记者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