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落幕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时间:2021-10-20

10月17日,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闭幕式在西博城9号展馆举行。决赛自10月14日启动以来,三天的时间里,围绕“弘扬工匠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大国工匠们在这里展开了多场技能大比武。

经过激烈比拼,钳工、焊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等6个工种获奖名单已出炉,大赛对获得前3名并符合推荐条件的选手,将由选手所在省(区、市)总工会在次年五一前夕集中表彰时按程序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场参与广的全国性大赛

天南海北共聚529名选手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场全国性的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份的高技能人才——32支队伍,529名选手带着一身“武艺”汇聚成都、大展身手。

一技在身,匠心闪耀。在脑力、体力和动手能力的“比武场”内,各路高手在此上演巅峰“对战”,在钳工、焊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砌筑工、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工这6类工种团体赛中,分别是川代表队、江苏代表队、江苏代表队、山东代表队、四川代表队、江苏代表队斩获第一名的好成绩。

此外,四川省共派出24名选手参加了6个工种的比赛,其中,吴俊宏获得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工种比赛第一名,黄蕾获得钳工工种比赛第二名,黄泽金获得钳工工种比赛第五名,岳书豪获得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第三名。四川省代表队分别获得钳工团体、机器人团体第一名,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团体第二名。

一场全国性的赛事,如何持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大赛总裁判长金福吉认为,高能级赛事背后是高标准人才培育计划。

“赛事工种设置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技能大赛为技术型工人提供自我学习的渠道,首次将六个赛项集中在一个城市里面举办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扩展开赛选手视野,为他们技术成长、技能提升产生比较深远影响。”金福吉表示,此次大赛使他感受到了工匠精神正在传承和发扬,正成为城市发展迈向未来发展的新动能。

据了解,此次决赛由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比赛两部分组成,均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按照国家职业技能等级三级(高级工)的技能要求实施,理论考试采取闭卷、机考方式进行;实际操作比赛试题由大赛技术委员会专家组命制。决赛成绩权重设定为3(理论):7(实操)。

“从比赛的赛事设定上就可以看出,考验不仅是选手们的理论基础,还有实际操作能力。”重庆代表队技术指导韩世海说,对于选手们来讲,试题涉及知识点广泛是比赛的难点之一。“或许有选手在某一方面擅长,但要想获得好的名次,就要求选手不能出现‘偏科’的情况。”

一次“蜀都味”的同城竞技

游览蓉城礼遇卡、地标建筑成考题

“真的太温暖了,成都想得太周到。”10月15日12时许,刚刚参加完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比赛项目的河北选手赵海涛一走出比赛场,就收到了成都市送出的一个蓝色信封。

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卡和一封信。为了让所有参赛选手体验蜀风雅韵的独特魅力,感受公园城市的创新活力,成都市专门准备了一个“小礼包”,包括免费疗休养和成都市域范围内主要景区旅游套票一套,从2022年起五年内可以使用,主要景区包括青城山、都江堰、武侯祠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2022年起5年内,可参加成都市总工会都江堰疗养院为期5天的免费疗休养活动一次。

“为选手们送出这份‘小礼包’,既是对产业工人、尤其是技能人才的尊崇,也是对参赛选手的感激,我们诚挚邀请选手们以后常来成都,感受成都的宜居宜业和创新活力。”成都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收到这份“大礼包”,不少选手都表示将借此机会在成都开展一次深度游。“这个卡非常好,我以后会常来成都,一边玩,一边交流。”来自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的参赛选手王小兵开心地告诉记者。

大赛决赛首次落地成都,“蜀都味”元素不止一处。 

在砌筑工竞赛环节,“迷你339”墙体的砌筑成为比赛题目。“把赛事举办地的标志性建筑融入考题,能在展示举办地的风采基础上,增强当地市民对赛事的亲近度。”砌筑工赛项裁判长雷定鸣表示。

此次“考卷”有哪些难点?雷定鸣给出了参考答案。“建筑必须严格按照图纸施工,不能有一点差错。不仅需要通过精度切割、精准砌筑等工序完成整体砌筑,还需要严格把控细节,甚至每一个缝隙的大小都是精心调试后的结果。”雷定鸣介绍,339塔身的砌筑是本次赛事难点的“集大成者”,倾斜角度、对称性、塔尖完整度等多种因素叠加其中。不少选手在赛后纷纷感叹:“累到虚脱。”

一段收获多的赛事之旅

展示自我、提升技能

“想吃一次地道的成都火锅。”参与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种决赛的张子康是北京代表队选手之一,第一次来成都,他对这里充满期待。

谈及对成都的印象,张子康用了两个词语做概括——专业、热情。“专业体现在赛事筹备方面,这次比赛场地充裕、各项流程清晰明了,比赛设备也非常专业;现场的志愿者和总工会则是让我们感受到了热情,大家积极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而从重庆长安望江工业园出发到成都参与比赛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骆臣盛,参与这场在“家门口”举行的国家级比赛,他表示:“很荣幸,很激动。”

“从初赛到决赛,整个流程下来感觉对我有非常大的触动。这场比赛也是一个能让我们技术型职工展示自我、展现自我的平台,让我对未来职业规划也更有方向。另外,我也结交到不少成都的朋友,虽然大家工种并不相同,但他们教会我许多以前不了解的技能。”骆臣盛表示。

通过此次赛事,骆臣盛还深深感受到了两地文化气质的相通性,“成都与重庆两地都不仅有休闲的一面,更有奋斗的一面,希望赛事能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更多机遇,为两地职工职业技能提升传召更多机会。”

成都的吸引力从何而来?问号拉直,这离不开成都对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和培育。

截至目前,成都技能人才总量达255.36万人,即将迈入国内一线城市方阵。高技能人才总量78.24万人、占比 30.63%。2020年,成都被纳入全国首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试点城市,扎实推进15项改革试点措施落地见效, 越来越多的“匠领”带动更多高技能人才攀越技能“制高点”,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天府持续汇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