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成工发[2007]15号
各区(市)县总工会、团委、妇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
根据《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全市各级工、青、妇组织,劳动保障、教育部门,要站在主动融入中心工作、推动成都试验区建设的高度,把开展新市民素质教育 培训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高度重视、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实施;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大胆创新培训模式,多方挖掘社会资源,全力投入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工作;要加强宣传,着力构建社会化组织动员机制,用创新服务吸引广大农民工持续关注、积极参与,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农民工提高素质、融入城市的良好氛围。为此,现将《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单位工作情况请报送市总工会宣教部,同时抄送团市委青工部,市妇联宣传部。
市总工会宣教部:87368075 联系人:赵 彦
团市委青工部: 86122056 联系人:傅 馨
市妇联宣传部: 86632378 联系人:施秀玲
附件:1、《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2、《成都新市民学校教学计划》
成都市总工会 共青团成都市委
成都市妇女联合会 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成都市教育局
2007年9月21日
主题词:素质教育 新市民△ 培训方案 通知
附件1:
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有关职能部门在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深入开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作风建设活动,现就开展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帮助农民工提高面向城市生活所必需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对城市发展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实现向市民身份转换的进程,夯实试验区建设的群众基础。
二、工作对象
在我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
三、工作模式
坚持公益性、社会化、开放式、可持续发展原则,针对农民工工作、生活规律和实际需求,以认知水平、学习技能、健康生活方式、情感意志为主要内容,以直观通俗、寓教于乐的体验式教育为主要方式,通过组织动员和社会动员相结合,吸引广大农民工持续关注、主动参与。
四、工作目标
用3年时间,在我市建立起以市职工大学、市团校、市女性就业服务中心新市民素质教育示范培训基地为龙头,20个区(市)县的教育培训基地为主干,50个以上的企业、园区、社区培训(活动)点为主体,广大社会团体、公益机构积极参与的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网络,使农民工能够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接受教育培训。
五、工作措施和时间安排
(一)开展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试点
目 标:成立成都市新市民学校和3个示范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农民工300人以上。
时 间: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
内 容: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内容、方式和网络标准化建设要求,制订《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师资和启动经费,开展宣传发动、学员报名工作,在市职工大学、市团校、市女性就业服务中心设立新市民学校示范培训基地。2007年10月中旬,成立成都新市民学校,举办首期培训班。
(二)建立全市范围内的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网络
目 标:建立20个以上的区(市)县教育培训基地,建立50个以上的企业、园区、社区培训(活动)点。
时 间: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
内 容:
1、建立主干基地。在成都新市民学校试运行基础上,开展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网络标准化建设,按中心城区先行、其他区(市)县逐步铺开的方式,依托各区(市)县工会、团委、妇联活动阵地,2008年内开办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基地20个。
2、拓展社会化培训(活动)点。总结示范培训点工作经验,在条件具备的企业(工地)、园区、社区建立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活动)点;积极争取农民工子女就学较集中的中、小学校支持,利用课余时间开办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活动)点,吸引农民工家庭参与;探索在条件具备的劳务市场、技能培训机构开设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活动)点。
(三)建立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目 标:建立全市统一的学员及教学管理信息库,实现对各区(市)县、各教育培训网点工作情况目标化考核评估。
时 间: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
内 容:
建立全市统一的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库,制作颁发“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证(卡)”,推行学分制,实时记录学员参加专题讲座、体验教育、文化体育活动、社区义务服务等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情况和各教育培训网点工作情况。研究编撰统一教材,创办校刊《新市民》。制订目标化管理制度,对各教育培训网点开展目标考核、绩效评估。
(四)探索教育培训的社会化运作模式
目 标:逐步建立并推行社会化项目运作机制。
时 间:2008年1月启动
内 容:
在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获得社会广泛认同、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按照统一标准和程序面向社会招投标,吸引广大社会团体、公益机构积极参与,初步建立面向社会的项目化管理运作机制,实现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成都新市民学校工作机构
1、设立校务委员会。由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分管领导组成。主要负责制订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批准成立各教育培训网点;审核教育培训工作经费培训使用预决算;制订学员奖励制度,研究实施激励措施;总结推广经验,指导各培训网点标准化建设,并实施考核评估。校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总工会。
2、设立教务委员会。由市职工大学、市团校、市女性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有关单位处室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组成。主要负责编写审定培训教学大纲、教材读本,明确各阶段教学目标、内容和方式;审定各培训网点的教学(活动)方案;制作发放“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证(卡)”,建立并维护学员学籍档案信息库;组织培训师资力量。
(二)工作职责
1、市总工会负责校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加强与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市)县委、政府的沟通协调,指导建立完善新市民素质教育示范培训基地,督促指导在全市范围建立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点。各区(市)县总工会负责建立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基地,逐步在农民工聚集的企业、工业发展区和社区建立培训点,积极发动和组织农民工参加培训。
2、团市委负责指导建立完善新市民素质教育示范培训基地,督促指导在全市范围建立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点。各区(市)县团委负责建立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基地,逐步在农民工聚集的企业、工业发展区和社区建立培训点,积极发动和组织农民工参加培训。
3、市妇联负责指导建立完善新市民素质教育示范培训基地,督促指导在全市范围建立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点。各区(市)县妇联负责建立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基地,逐步在农民工聚集的企业、工业发展区和社区建立培训点,积极发动和组织农民工参加培训。
5、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应积极配合新市民学校校务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劳动保障方面的师资参与新市民学校教学工作。各区(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配合所在辖区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学校的教学工作,借助社会培训机构大力向广大农民工宣传新市民学校。
5、市教育局要积极参与新市民学校校务委员会的各项工作,指导全市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点的教学工作,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教师参与新市民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和培训,探索持有《成都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结业证书》的农民工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政策问题。各区(市)县教育局要积极配合所在辖区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学校的教学工作,组织学校老师和志愿者学生参与培训工作,采取各种措施为新市民学校办学提供方便。
附件2:
成都新市民学校教学计划
一、培训对象:
在我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
二、学制
以两个月为一个培训周期,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体验两个部分。每周安排1至2次培训,时间为19:00至21:00(也可视情况在周末安排)。
培训实行学分制。按不同培训内容设置2-5个学分及奖励学分,学员按实际情况选择参训并累计学分,完成全部培训内容(累计学分达标)后颁发《成都新市民素质教育培训结业证书》。
三、理论授课内容和安排
每一期理论教学共8讲,实践体验2至3次。理论教学以提高新市民的认知水平、学习技能、健康生活方式、情感意志等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理论教学和实践体验应充分体现寓教于乐,更多地让新市民从实践活动和案例讨论中体会到学习和进步的乐趣。
第一讲:让我们了解成都
教学目的:帮助农民工了解成都市的基本情况。为农民工提供在成都生活的交通出行、医疗卫生、子女就学、生活购物等方面的实用信息。
第二讲:让我们融入成都
教学目的:培养农民工对城市文明的认同感和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度。帮助农民工了解成都的城市精神、公共服务机构及服务范围、城市管理规定、公共场所行为规范等知识。
第三讲:让我们合法维权
教学目的:帮助农民工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为农民工提供职业介绍及用工管理、社会保障、福利待遇、争议仲裁、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法律常识。
第四讲: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彩
教学目的: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为农民工提供科学普及、文化学习、艺术欣赏、文明礼仪、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体验和实践。
第五讲:让我们生活更平安
教学目的:增强农民工对自身及其子女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开展安全生产、职业病防范、未成年子女安全保护、生活安全、防盗防骗等方面的教育。
第六讲: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教学目的:帮助农民工培养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普及疾病预防、意外伤害处置、妇幼保健、个人及公共环境卫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常识。
第七讲:让我们的家庭更幸福
教学目的:引导农民工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家庭观念。为农民工提供情感沟通、子女教育、夫妻生活、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教育和服务。
第八讲:让我们的未来更美好
教学目的:帮助农民工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坚定融入城市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信心。为农民工提供成都试验区发展前景、励志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就业等方面的服务。
四、实践体验安排
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穿插各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如:看电影,化妆技巧培训,站姿、坐姿、行姿的训练,服装的搭配,丰富的晚会活动,心理咨询和诊断,免费健康检查,就业咨询,维权咨询,拓展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