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市二医院皮肤科:医疗传奇的缔造者

市二医院皮肤科:医疗传奇的缔造者

六十岁前,皮肤科创造的奇迹不可超越;六十岁后的皮肤科,仍将续写传奇

《成都日报》 邓晓洪

六十年,一个甲子。

一九五○——二○一○,正好六十年。

对于一个人来说,六十岁这一年,也许是走向垂暮的一个分界线,因此容易在怀旧的情绪中感叹岁月的无情。

然而,对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来说,虽然在六十年的历程中曾创造了辉煌与传奇,但在这一年,它却在医院的改革中洋溢着青春气息,仿佛一个豆蔻少年面朝初升的太阳,内心激荡着无比的热情。

作为医院的一个疾病专科,市二医院皮肤科缔造了一个医疗神话:单日门诊量最高时达到2000人,相当于一个综合性医院;作为医院的一个疾病专科,市二医院皮肤科仍在续写医疗神话:在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该院将力争三到五年将这个科室做成一个产业链,并成为一个博士后工作站!

丰富的历史积淀让皮肤科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力,这种力量波及到整个成都、四川、国内甚至国外。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想知道,一个医院的专科,其影响力是如何创造出?我们每一个曾经与它发生过关系的病人,又是如何被它轻松“绑架”的?

如今,市二医院皮肤科六十岁,就让我们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探寻出我们渴望了解的秘密。

鼻祖翁之龙:

             ——  一个创下“闻病文化”的人

市二医院皮肤科的开始便是一个传奇。

该科的创始人叫翁之龙,他是清朝两代帝师翁同和的后裔,与众不同的家世让他在成都甫一出现,便成为关注的对象。但令人炫目的身份光环并不能遮盖翁之龙个人的成就,他一九二○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后留学德国两年,专攻皮肤病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在一九三二到一九三九年七年间,任国立同济医学大学校长,一九三七年时兼任上海最大的国立医院——上海市立医院院长。

后来,翁之龙辗转来到成都,与其护士出生的夫人龙曼丽开了一家私人诊所,他负责看病,龙曼丽则担任护理工作。一九五○年,当时已是全国著名皮肤科专家、国家一级教授的翁之龙受聘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担任皮肤科主任一职。在此之前,市二医院没有这个专科,本身便是皮肤科专家的他,一到医院组建皮肤科,便使这个科室有了一个高起点。

起点有多高?医院的后辈说:高得足以让人望其项背,因为,这个科室的成立不仅成为成都市最先创建的皮肤病专科,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较早建立的皮肤病专科,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很难找到像他那样具有高超学术功底与丰富临床经验的人才。因而该院皮肤科一经建立,其地位和声望便延绵至今。

翁之龙的看病习惯后来也成为一段传奇,他的个人行为竟然演变成了科室文化甚至医院文化。他眼睛高度近视,在接待患者时,为了看清病人的病患处,他往往俯下身来将眼睛贴在病人的皮肤上,以便作出准确的诊断。有的患者患处溃烂、又脏又臭,但他秉着一个医者的职业精神,为每一个患者解决病痛。因而患者说,翁之龙不是在看病,而是在用鼻子“闻病”,称他为“鼻祖”再恰当不过。

“闻病”者翁之龙不仅因此受到患者的敬仰,而且让整个皮肤科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氛围,直至今天,医生们也说:“如果对患者的疾病判断得不够准,那是因为医生看病时凑得不够近。”如今的患者,依然在享受着翁之龙创下的“闻病文化”的惠泽。

救人救心:

    ——  特殊的文化屡创医疗奇迹

时至今日,也有些医学界的人认为,皮肤科是个“豆芽科”,因此皮肤科医生也是“豆芽医生”。之所以有“豆芽”之称,是因为有人认为这个专业“技术含量小,用膏药涂涂抹抹”。但有谁会想到,那些疑难皮肤病患者终日受到疾病的煎熬?

市二医院皮肤科六十年的发展经历告诉人们:“豆芽”原来可以成为参天大树。

一个发生在几年前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年轻的男教师鼻部病变,溃烂得像开出的一朵花,他辗转多个地方治疗,被诊断为“鳞癌”,悲观的他离开了自己钟爱的讲台,还一度想了结自己生命。他从省外赶到成都,找到市二医院皮肤科。经过皮肤科专家的会诊,最后发现他患的不是癌症,而是罕见的“疣状皮肤结核”,准确的诊断使得治疗变得简单,经过抗结核治疗,这名老师伤口创面迅速恢复。出院的时候,他买了一部电子琴,说他要和学生们分享生活的快乐。

如果说翁之龙一不小心创立的“闻病文化”让每一个医生认真对待自己的病人,那么,在这种独特文化在日后的发展中一直在一步步延伸。该科老专家左文琴说:“医生为病人治病是天职,但救人更重要的是救心,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从悲观中走出来,重新沐浴阳光。”这个延伸出来的科室文化,让许许多多在死亡阴影中挣扎的人重新拥有了直面生活的勇气。

一名三十岁的女士因患红斑狼疮,其面部溃烂流脓,不得不整日带着面纱,几度欲结束自己生命的她最终找到市二医院。为了帮这名女士重树生活信心,专家向丹黎等人日以继日,查阅了近百本国内外有关治疗红斑狼疮的专注,经过无数次会诊,终于用该院自己研究的制剂配方,花了60多个疗程,终于让该女士的疾病明显好转,最后取掉了笼罩在头上的面纱,微笑着走出医院。

除了这些故事,还有“树皮娃娃”、“脱皮人”等等,他们在市二医院皮肤科的治疗下奇迹康复,媒体的广为报道让世人震惊,皮肤科的声誉由此像波浪一样越荡越远,甚至国外患者都不惜重金赶赴成都求医。

“独一无二”:

  ——  让同行60年难以超越

文化除了能决定医护人员的态度,营造一种让病人感觉亲近的氛围,它还激发着人去探索、创造。市二医院皮肤科屡创奇迹,依靠的正是通过不断求索而得来的精湛医疗技术水平,为了更多救治病人,他们还不断研制着自己的独特配方。

创始人翁之龙用其威望和精湛医技,让皮肤科在建立时就占据了技术先机和优势,他从德国带回来的技术和皮肤病最前沿的科学治疗手段,让皮肤科在同行中遥遥领先。在治疗方面,他着重于外用药的应用,既制定外用药的治疗原则,又灵活掌握药品应用的幅度,根据不同药物的剂型、浓度、规格,使用于不同期型的皮肤病。

此外,翁之龙还认为,如果要让自己做到“独一无二”,则必须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创造。在他的熏陶下,“翁氏特色”成为传承至今的风格和传统,不仅在治疗上精益求精,而且不断的创造使医院拥有多种属于自己知识产权的自制药物。院长徐俊波说,皮肤科拥有的25种特色自制药剂,“处方就主要源于翁之龙,随着疾病的发展,医院不断在修正着配方,这些药品疗效确切,价格低廉,在市民中甚有口碑。”正是在自制药品上的不断创造研发,市二医院在六十年的历程中一直处于同行难以超越的地位,

如今的皮肤科主任路永红说,“翁氏特色”还有一个传统,就是看病开药后为病人进行专门用药指导的诊后服务。直到今天,患者去市二医院皮肤科看病,也会遇上这样的惯例,患者看病取药后,医生总是要求病人再次返回来告之每种药品的具体用法。“别小看了这个用药指导,它可为病人的安全和有效用药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比如,过敏性皮炎病人需要湿敷患处,正确的方法是采用冷湿敷,但患者往往凭经验采用热敷,认为热敷更能渗透皮肤促进药物吸收,热敷的后果却是加重了病情。还有一些药品是适合在饭中服用的,因为它需要一些脂肪的摄入才更有助于药效的吸收,但这样的用药方法在患者中知之甚少,只能来自医生的指导。”

病人多的背后:

——  严苛的管理让科室人才济济

我们如何理解市二医院皮肤科这种“不可超越”的地位?数据也许最能说明问题。由于医院本部环境所限,无法容纳越来越多的患者,去年一月二十一日,医院皮肤科整体搬迁到草市街原八医院。在搬家之后,医院曾一度担心病人会大量减少,但恰恰相反,随着地盘的扩大,病人持续猛增。数据表明,搬迁后的皮肤科日门诊量平均在1500多人次,最高日门诊量达到2000多人次,年门诊量约20余万人次。住院部的80张从未有过空闲,一床难求的局面让科主任路永红愁眉紧锁:“我们的病人量已经相当于一个综合性医院了,现在看来,科室地盘依然显得小。”

病人持续猛增,说明医院在用持续的进步,为患者解决疾病困扰,而非在啃翁之龙留下的“老本”。皮肤科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这里面有众人不为所知的故事。

在皮肤科5楼医生办公室,墙上挂的黑板用粉笔板书着几个专业的英语单词和短句,这是医护人员当日必须要背诵和记忆的任务。科主任路永红说,该科规定,每周一到周五的早上,交班后的医护人员都要参加科里的英语晨读,晨读每次15分钟,每天都要学习和记忆不同的单词和短句,另外,科里每周还有一次专业英语读书报告,当周读书人负责摘录英、美国家皮肤科杂志优秀的学术论文或前沿信息,并负责朗读和解释。“现在新生疾病多、治疗技术发展快,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够让医务人员都能阅读专业论文,在最快时间内了解并掌握皮肤病进展和治疗技术。”

除了每天强化学习英文,该科的每个医生护士还必须写论文、发表论文,而且论文前面的摘要部分的英文写作必须自己动手。路永红说,这种管理看似过于苛刻,苛刻得每个医护人员每日都不敢懈怠,但这种方式却让皮肤科一直保持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专业的医疗技术不好举例,简单地说,现在皮肤科多数医生在接诊外国病人时,可不用翻译完全直接对话进行诊断,去参加一些国际性质的学术交流,或者有外国专家来医院指导工作时,医生护士都能听说自如。”

在苛刻的管理下,市二医院皮肤科人才济济,现有高级技术人才15人,中级22人,并已经形成了技术职务、年龄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正是这支人才队伍,确保了市二医院皮肤科在医疗、科研、教学总体实力居四川皮肤科的前列。

打造连锁:

——  皮肤科的传奇仍在继续

九月十九日,星期六。傍晚6点,在市二医院皮肤科,仍有很多病人等在诊室外,医生依然在忙碌着。尽管早已超过下班时间,但为了让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医生不得不让挂号室给自己加号。

“病人越来越多,使医院决心加快皮肤科发展。”院长徐俊波说,我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启动,使皮肤科的发展具有了更好的机会,“病人可以从中得到更好更方便的治疗,医院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

如何发展?徐俊波说,皮肤科是市二医院一个极具潜力的科室,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知名度。下一步,医院将在学科建设、人才梯队、新技术新业务上寻求突破,力争三到五年做成一个产业链,包括最前沿的科研、诊断治疗、药物和化妆品的开发、美容、整形等,以及成为培训中心或基地。另外,市二医院皮肤科还将通过与各级各类医院合作的方式,打造连锁专科。通过一系列建设,皮肤科将成为区域会诊中心、研发中心和产业中心,同时力争把皮肤科从现在的硕士培训基地提升成为博士后工作站。

“虽然皮肤科六十岁了,但如今看来,它更年轻。”徐俊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