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尊重 信任 包容 鼓励

                          尊重 信任 包容 鼓励

                                  ——《积累与创新——感悟素质教育》读书心得

                                     龙泉外国语实验小学:万 

俗话说:“十个手指必有长短。”在一个班级中也是如此,既有令人欣喜的优等生,也有让人头痛的后进生。一些后进生不仅学习成绩落后,而且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对整个班级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如果不妥善处理,往往回造成“一个螺丝打坏一锅汤”的局面。因此,教师必须多下工夫,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全面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最近读了《积累与创新——感悟素质教育》,书里记录了很多关于后进生的教育案例,使我受益匪浅。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尊重、信任、鼓励、包容”在对后进生的爱的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著名的教育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它既可以密切师生的情感,又能激发学生的热情。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喜好、特长,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后进生也不例外,我们要特别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自尊心。”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是他们参加一切活动的重要内驱力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是首先应该考虑的前提。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后进生,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记得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女孩,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她总爱与人争吵不休,还喜欢动手动脚的,不少学生都向我告状。考虑到她是个小女生,我从来没有严厉地批评她,而是当着同学、家长的面亲言相告指出问题,然后单独交流。这样不到一学期,她就基本改掉了自己的这些坏毛病。

二、相信学生的能力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有时老师随口而出的话,却可能深深地影响孩子们的心,特别是那些胆小、自卑的后进生。学生是发展的人,他们都有着各自发展的潜能,我们必须充分地相信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我也曾经教过两个胆小而不爱说话的女孩子,她们学习成绩不好,但在课堂上我能从她们的眼神中感受到她们对学习的渴望,于是我由浅入深地时常请她们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她们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我就在扫视其他同学的同时告诉她们:“没关系,老师相信你”,并以不同的方式予以鼓励。经过长期锻炼,她们的表达欲望越来越强,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成绩也随之不断进步。

三、包容学生的错误

每个学生都有犯错的时候,而后进生犯错的机会更多一些。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不可以训斥,因为这简单粗暴的行为的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曾经有一位哲学家这样说过:“要想除掉旷野中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崇高的、美好的东西去占据它。”俗话也说:“退一步海阔天空。”犯错误的学生在包容的环境中一点一点地改掉自己的毛病。曾经我的班上有一个男孩子使我印象深刻。由于很小的时候就与父母分离(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又招到别家作婿),他性情古怪,不爱说话,却很喜欢捣乱(藏别人东西,拿别人东西,还欺负同学等)。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对于他的错误,我给予理解和体谅,从来不批评他,而是经常找他谈心,以举事例、树榜样等方式对他进行教育,并告诉他:“犯了错误没关系,只要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正,老师、家长都会很高兴,同学们也会越来越喜欢你。”同时,在他表现好的时候大肆表扬,久而久之,他就改掉了不少的坏习惯,而且学习也取得了进步。

四、鼓励学生成长

鼓励是督促孩子上进的催化剂,是帮助叙述超越自我的最佳途径,是学生改掉缺点和不良习惯的最好良方。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就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仔细想想,师生、朋友之间都有这样的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就会自觉要求自己做得更好。可见,促使人进步和提高的最好办法就是鼓励,从上述3个事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鼓励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如丘吉尔说过的一句话:“你要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心、热爱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想方设法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把自己真诚的心奉献给学生,让他们成为新时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