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如水 道之慧已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感
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车辆公司张彩霞
工作之余,渐读于丹的《论语》后,让人领略到的就是一种做人的智慧之源,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结合现代社会生活,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以白话的形式演绎出来,她把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让经典走入我们心里,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个方面阐述了去怎样做人做事,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在困境中我们很难不改变自己,但是我们必须坚定自己的信念。孔子曾夸奖他的学生颜回说:“贤哉,回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住的穷陋的小房,任何人都是受不了这种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我们任何人在这种环境,心里是忧愁烦恼吃不消的,可是颜回仍然不改其乐,心里一样快乐。在《论语》的心得,我们了解到圣贤的孔子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他活泼的人生经历,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让我们仍然觉得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微笑着,注视着,看我们现代人仍然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
在今天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竞争激烈,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通过于丹《论语》用白话解释经典后:我们对圣贤与经典的概念有了更新的认识,让我们重新审视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重塑自己的人生观,如何为人处世、以何种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给我们以很多的思考。所以,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烦恼,把生活的挫折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而于丹教授以白话注释经典,以经典的智慧,让我们用一种积极的态度,使道德品性、情感智慧得到升华。《论语》教给我们要有仁爱之心: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退一步海阔天空。与其怨天忧人,不如反省自己,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掌握分寸,谨言慎行,少一些浮燥、多一些理性,把该做的事做好,珍惜生活的每一天,让生命多一些意义。一句话,读罢《论语》给我最大的思想启迪就是“心静如水、道之慧已”。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电机分厂唐春梅
一直以为我是那种看着没有图片、没有娃娃满是方块字的书就会打瞌睡的人,没想到这次例外了。《于丹〈论语〉心得》使我眼前一亮,一口气看了一大半。
于丹的“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这句话深深的吸引着我。就象易中天先生所评说的一样,“没有色彩”,无非就是灰色。实际上因为灰色的色彩感不强,所以把它视为不是色彩的色彩。也就因为如此,我才惊叹于丹用没有色彩的色彩来形容一个人的说法,使我又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位孔圣人,也让我相信他就是那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
于丹说,“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在我看来和她一样能悟出这个道理却很不易。这使我想起了一个从别人那儿听来的故事——一位大学里的数学教师在一次课堂里问一加一等于几时,教室里所有的人都在交头接耳,没有一个人站起来回答,因为他们认为不可能是“二”这个答案。所以太阳东升西落,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大家都知道,可是“真理”,原本就该是这么简单而朴素,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也许压根儿就不会去相信它会这么简单,往往总会强加于别的而把它复杂化,所以会感觉真理就离我们远了。
读了《于丹〈论语〉心得》后,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正视自己的优点,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管是在工作上、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对自己应该充满信心,如果发现了缺点就应该及时地改正。于丹在文中提到,一直以来,我们以为导致思维改变的学习才是好的学习,而实际上好的学习应该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孔子有个观点“过犹不及”,再好的东西都有它的度,与其贪多嚼不烂,还不如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就像我现在干的包扎线圈这行工作一样,虽然每天感觉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但实际上这一行需要自己提升的技术地方还很多,所以我还得不停的学习。就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作者在书中讲到了为人处世、交友等很多方面,我认为在不同时间,不同心情的时候,对这本书的领悟会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于丹〈论语〉心得》应该是一本百看而不厌的好书。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
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电机分厂雷先玉
于丹教授写的“论语心得”以平和的心态,质朴的语言,浅显的哲理、通俗的讲解了人生观、价值观,解读了交友理念,人格修养,人的良知与意志,宽怀与仁爱,正直与气节等。读来平易,感觉离伟大的圣贤孔子很近。读后虽不能大彻大悟,但感触颇深,给人一种心灵的触动,心中顿生一份感悟。
在处世之道中,于丹教授告诉我们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里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文章中,特别引用了《豪猪的哲学》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科,它们老是不知道大家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是好,离得稍微远些,互相借不到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但凑近了,大家又会被刺到……经过多次磨合以后,豪猪们才终于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的温暖,以此印证孔子“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其疏矣。”对,就是要保持“距离”,凡事都保持一个“度”,朋友关系的好坏并不在于是否每天都粘在一起,形影不离并不代表真的好,凡事都要掌握一个“度”,在工作中,与同事、领导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的同时,掌握好一个“度”即不与谁保持过分亲密—这样容易被彼此的“刺”扎到,也不过分疏远—这样又不能相互“取暖”。保持适当的距离,树立良好的心态,学习对方的长处以自强,发扬自己的长处以自律。
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于丹教授用心灵之道告诉我们:“也放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一个人如果不能接受生活中的缺憾与不如意,那么遗憾就可以放得很大很大,影响生活质量。如果用一种乐观、善良的心态去对待遗憾,或许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不足,这就是《论语》的精华之一,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抽屉、苦难,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于丹教授把解读《论语》的指南针,放在了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以里,告诉今天的我们,怎样有价值有效率地生活,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生活。在于丹教授的眼里,《论语》的价值,或者说是一切经典的价值不是用佶屈聱牙的语言作弄人,也不是用晦涩艰深的典故吓唬人,更不是用天经地义的章法约束人;所以她不需要我们旁征博引,而是让这些像春种秋收一样朴素的真理,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
读于丹教授的心得,读到某一句,某一个故事,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心灵得到一次洗礼,一种净化。
读于丹教授的解读,让我们从对人、对己,对物都有一个更加明确的原则,而这个原则,让我们做事更有条理。似乎,我又重新审视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一种更豁达的人生态度。
《论语》中传承华夏的五千年精神财富,是凝聚在炎黄子孙心中最为神圣的精神圣殿。读此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一种心态。也让我品味了一道丰盛的精神美餐,体味生命的意义。
该那般的激情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李敏
每个站在他面前的创业者,他们的想法、他们的目的、他们的支撑……全都被他洞悉,每一段话就能一针见血,精辟的问答总能句句针砭利弊,所谓的高瞻远瞩也不过这样罢了。
“很聪明的人需要一个傻瓜去领导,团队中都是科学家的时候,叫农民去当领导是最好的,因为思考方向不一样,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往往会赢。”很早以前,马云就提出了唐僧团队的概念。他自己认为,唐僧团队是天地下最好的创业团队,唐僧没有什么大的本事,但是意志非常坚定,就是要到西天取得正经。孙悟空虽然本事大,但是有观音给的紧箍咒才能管得住他,孙悟空在企业中不能没有,但是也不能有太多。阿里巴巴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关键在与自身的团队力量。
自认为笨人的马云说“不要精英,只要一般人,什么都会的精英就是妖精”。只有员工高兴,客户才能高兴,客户高兴,企业才会有利润,实际上,他的说法是对客户第一的另一种解释。而这样也把大批人聚集在自己的麾下。这个观点,其实和余世维的理念是一样的。认为只有让员工开心,才会让客户拿钱出来买东西。想想,他可能就是现实中的“乌龟master”,可谓创业者的精神领袖,灵魂导师。
看了如此多的马云说,句句都是金玉良言,每一句话都足够用毕生的时间去领悟,去实现。但是,有一句话,我觉得之于我非常受用.那句话就是: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能赚钱。面对着创业,我们最大的兴趣和出发点其实不是那个“创”字,往往更加在乎的是“业”,男人用成就事业满足自己天生的追逐欲与控制欲,女人以成就事业证明自己无愧于半边天,就一个“创”字就足以说明在这个行为之初是亟需激情和勇气的,前路茫茫,那种未知和不可控性会逐渐蚕食掉你的激情。当下,你要迈出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步的时候那是多么多么深沉的一击啊,闯出去的那一刻是可以忘我的,短暂的激情过后,很多很多的事务有了不可以预见的困苦与险阻,峭壁的小花分外的妖娆炫丽,要得到就得格外的努力。似近却远的目的地,只有持久的不抛弃、不放弃才能到得了底。人当有恒性方能成功,“创”当有持久的激情方能成就“大业”。之所以对这句话丹心独许,因了我的个性,我本身缺乏持久的恒性,“拍脑袋”的想法时时都有,那也是激情,尽管冲动的成分多了点,就是短暂的那种吧。想法千万个,无一能成行的。到目前为止是这样的。总是把激情当着廉价的分币,毫不吝惜的丢弃。愿那句话是个明镜,给凿凿的指正,让我也能有可持久的激情。
然而这句话本身是可以独立于创业这个比较大的自我提升的行为之外的很多事情的,诸如小青年谈恋爱,毕业生找工作,打工的人为了工作的那个上升期儿该有的劲头儿等等,不为创业独美。这个是和人性有关的一句话,人贵有冲劲,更难能可贵的是有恒性。
听马云说,看马云路。这个脑袋大大的小老头,有着异于常人的坚持,有着高人一筹的见解,有着平易近人的说辞。今之马云者,人中大隐也!
细节决定成败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
——读《马云点评创业》有感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群英
许久以前便知晓淘宝、听闻阿里巴巴、悉知商界精英——马云先生,但此次拜读《马云点评创业》后才将马云先生与阿里巴巴、淘宝联系起来,了解到马云先生与阿里巴巴成长的脉络,同时也进一步熟知马云先生成功的秘诀,与其说此书是马云先生谈创业,还不如说马云先生谈为人处事,该书无处不显示马云先生新颖的创意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读罢此书感触良多,内心深处那埋藏许久的思绪泉水般涌入脑海,同时马云先生独到的见解、巧妙的经营方式使我深深地折服。
他确实如书中序言里讲的一样:“马云是个谙熟创业之路并能用最点穴的语言针对具体的创业案例进行既具体也抽象地表达的人。他以自己卓越的远见和不懈的努力,在很短的时间内使阿里巴巴成为一家非常成功的国际公司。他为什么能成功呢?首先得有一个成功的人品,有一个成功的人品作基石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他拿什么去信服别人呢?一个事业和人品都好的人,他人品的吸引力永远都胜过他事业对人的吸引力。他在点评选手的许多话里都透露出,他最看重一个人的人品,也强调人品的重要性,有个好品质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他的话中有些很有哲理性,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句。在第二赛季中他讲过:“这世界上最不可靠的东西就是关系。”是呀,关系就是人与人心之间的关系,人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人性中本生有些事情就是排它性的,有了这种排它性,还谈的上什么可靠呢?要说可靠那只是物质间的等量交换,所以一切事物只有公平、正当才是持久的。还有他说:“上当不是别人太狡猾,而是自己太贪。”确实如此,看看各种媒体中报道的,哪个上当的不是因为自己贪图某种便利。如果一个人通过正当的渠道、坦荡地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怎么可能谈的上受骗上当。
从他的点评语中看出马云是个心胸开阔的人,对选手所讲的都是他在创业路上一路走过来的真实感慨,是用失败和辛劳换来的至理明言,有些话是别人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总结出来的道理,而他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选手和广大观众了,他的点评给许多创业者都提供了很多这方面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鼓励和激发了许多人的创业激情。在中国民营企业日渐兴旺的今天和明天,是需要有马云这样的创业先驱者和创业成功者的指点,以带动更多的人创业成功,从而也改变了国营企事业一统天下的泡沫经济现象。
看了他在《赢在中国》的点评,还想看书来进一步加深印象,有种想反复咀嚼细细口味的吸引力。从他的点评中看出了敏捷的思维、妙语连珠的语词、风趣幽默的轻松心态、认真而又一针见血的严谨态度,让人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创业曾是是许多人的梦想,但创业这个词在一般人的概念中代表着某一阶段的艰苦奋斗和以后的辉煌,一般而言,创业者最应该考虑的是眼下的生存问题,许多创业者在选择项目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认为创业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将本钱一次性投入进去,有些还是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一旦创业失败,自己生存会出现问题,负债累累。重新开始打工,还债,有些患上创业恐惧症,从此不再提“创业”二字。马云先生的创业脉络为广大胸怀创业梦想的人指明了成功的道路,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借鉴。
诚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读《马云点评创业》有感
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电机分厂 王 梅
读《马云点评创业》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诚信、质量对企业是如何的重要。书中说:“做人、做事、做企业必须一贯,诚信就是真实;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危机是它失去了自己最珍贵最好的东西—质量;服务是全世界最贵的产品,最贵的服务就是不要服务。”这一切都在阐明一个观点:诚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我们作为企业的一份子,企业的生存、发展与我们个人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企业每个员工都掌握着产品质量的命脉,每道工序、每个员工,所做的每一个细小的差错,都会给企业的产品质量打折扣,所以,我倡议我们每一个员工都应该为产品质量做贡献,要一丝不苟。
我是一个有着25年工龄的老员工,我的行为无形中对身边的年轻人都是一个示范作用,所以,工作中我不仅要求自己一定要以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还经常对身边的年轻人说:对待工作一定要有一个认真、严谨的态度,要有一个积极上进的心态。因为人生一辈子其实很短暂,保持积极上进的心态是一辈子,消极落后也是一辈子,为啥不选择积极上进的心态来过一辈子呢?活着,就要担责任,为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体现在工作中,就是做好自己手中任何一件小事,不要弄虚作假,千里大堤,溃于蚁穴。一颗小草不能成绿地,一片小草才能形成草坪。我愿在工作中做好一个螺丝钉、一颗小草。我希望在工作中能带动身边的人都有积极上进的心态。一个人上进不叫上进,身边每个人都上进、整个团队都上进,那才是真正的上进。一颗珍珠发光出的光微弱的,一堆珍珠发出的光芒那才耀眼!我希望我身边每个人都是素质高、积极上进的优秀员工,对工作认真、严谨,那么,我们这个企业才更有希望!
读《马云点评创业》有感
龙泉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燕
几年以前就听说过马云其人,他不是学商出身,但是他的淘宝网打败了易趣,冲出了亚洲,对于他这个人一直有潜在的好奇感。在看了《马云点评创业》后,才明白他的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
马云是个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但他确实做出了极不普通的事。我想他的成功不仅靠的是他对机遇的把握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从书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马云是个具有成功人品的人,这样他才能受到别人的信服。而从他对选手的点评中也可以看出,他最看重一个人的人品,也强调人品的重要性,有个好品质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马云对人生的感悟比较深刻,见解很有哲理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上当不是别人太狡猾,而是自己太贪。”确实如此,看看各种媒体中报道的,哪个上当的不是因为自己贪图某种便利。如果一个人通过正当的渠道、坦荡地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怎么可能受骗上当。这也与他的别一句话的意思完全吻合:“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
他的点评充满了敏捷的思维、妙语连珠的语词、风趣幽默的轻松心态和认真而又一针见血的严谨态度,让人感到有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马云点评创业》读后感
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电机分厂任铁军
知道马云这个人物纯属偶然,女儿学习“电子商务”需要了解关于“阿里巴巴”的一些资料,让我上网帮助查询,在“阿里巴巴”网站,我知道了有一个叫马云的人,知道了他这个人,一个了不起的人。而后又看了《赢在中国》这套电视节目,后又阅《马云点评创业》,总之我对这类书发生了兴趣,并介绍给女儿阅读。
看了《赢在中国》这套节目,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得要数马云。他是怎样一个人呢?有过怎样的经历呢?为何很出色又优秀呢?
马云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但他确做出了极不普通的事,如书中序言里讲的一样:“马云是个谙熟创业之路并能用最点穴的语言针对具体的创业案例进行既具体也抽象地表达的人。”他以自己卓越的远见和不懈的努力,在很短的时间内使阿里巴巴成为一家非常成功的国际公司。他为什么能成功呢?我想作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得有一个成功的人品,有一个成功的人品作基石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他拿什么去信服别人呢?一个事业和人品都好的人,他人品的吸引力永远都胜过他事业对人的吸引力。他在点评选手的许多话里都透露出,他最看重一个人的人品,也强调人品的重要性,有个好品质的人,才能在事业上有所作为。
他的话中有些很有哲理性,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句。在第二赛季中他讲过:“这世界上最不可靠的东西就是关系。”是呀,关系就是人与人心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物质之间的关系。人性中本生有些事情就是排它性的,有了这种排它性,还谈的上什么可靠呢?要说可靠那只是物质间的等量交换,所以一切事物只有公平、正当才是持久的。还有他说:“上当不是别人太狡猾,而是自己太贪。”确实如此,看看各种媒体中报道的,哪个上当的不是因为自己贪图某种便利。如果一个人通过正当的渠道、坦荡地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怎么可能谈的上受骗上当。这也与他的别一句话的意思完全吻合:“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从他的点评语中看出马云是个心胸开阔的人,对选手所讲的都是他在创业路上一路走过来的真实感概, 是用失败和辛劳换来的智理明言,有些话是别人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总结出来的道理,而他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选手和广大观众了,他的点评给许多创业者都提供了很多这方面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鼓励和激发了许多人的创业激情。在中国民营企业日渐兴旺的今天和明天,是需要有马云这样的创业先驱者和创业成功者的指点,以带动更多的人创业成功。
看了他在电视节目里的点评,还想看书来进一步加深印象,有种想反复咀嚼细细口味的吸引力。从他的点评中看出了敏捷的思维、妙语连珠的语词、风趣幽默的轻松心态、认真而又一针见血的严谨态度,让人感到有种“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还有从他简练的语言中看出他的思路始终是清晰的。
在互联网布满全球并作用于广大群体的今天,是马云引领了中国的广大民众享受于互联网的商业部份。希望中国多有几个马云!
感谢马云!
成 长 贵 在 执 行
——《杜拉拉升职记》读后感
龙泉驿区同安小学 徐慧
在这个商业时代,我们不幸被五花八门的法则所俘获,无人能幸免。遭遇挫折时,卡耐基、拿破仑成功学给我们坚定的信念;陷入困惑时,一本可口的《心灵鸡汤》让我们鼓起重新出发的勇气;为“钱途”怅惘时,选择富爸爸还是穷爸爸不再是一个道德难题;年少轻狂、怀揣成功梦想时,德鲁克、韦尔奇、密特朗等人的至理名言常常回响在耳旁。我们来不及分辨俗不可耐或是高深莫测。
岁月年轮一刻不曾停歇,职业生涯也在悄然演进,谁人不想平步青云、事业有成呢?一本《杜拉拉升职记》兴许能有所启发。这本根据作者自身职场浮沉经历虚构的小说,读起来颇为轻松流畅。也许作者是女性的缘故,字里行间隐有俏皮活泼的味道,折射出些许的脉脉温情,无形中冲淡了“商场如战场”的硝烟。情节不甚出奇,故事总是套路,不过借此映照自身不足,使职业道路走得更顺,不失为实用之举。
杜拉拉是一个姿色中等的南方女子,几经波折终于进入一家世界500强的跨国企业,经过勤勉努力当上广州分公司行政主管。但是,公司行政部的经理“玫瑰”对下属很严格与挑剔。需要上级决策时,玫瑰不置可否;自己处理、解决问题时,玫瑰不支持,拉拉深感郁闷。如何与上级搞好沟通,成为拉拉顺利开展工作的头等大事。渐渐地,拉拉明白要与上级建立一致性的道理。为此,她改变工作习惯,按照总部的格式制作广州分公司的汇报表格。这样的调整虽然辛苦了自己,却方便了上级,双方的沟通与互信也顺畅了。
后来,在玫瑰故意请假的情况下,拉拉以广州分公司行政主管身份,拼死拼活地负责上海总部的新大楼装修工作。大功告成时,她却被人力总监李斯特一声不吭地打发回广州。经过争取,她得到中国区总裁的赏识,如愿以偿地坐上了人力行政经理的位子。辛苦自不待言,但是得不到李斯特的支持与肯定,让她无所适从。后来,她才明白什么事情都自己扛,把上级晾在一边并非明智之举,结果只能是受累又受气。她明白,不仅要跟紧老板的每一个指令,一丝不苟地完成交代的工作,而且要时时向李斯特汇报工作进展及困难,让他随时掌握工作的进度和执行情况。无差错,继续前进;有偏差,及时改进。老板放心了,拉拉也顺心了。
前些年,《致加西亚的信》被奉为商战经典读本,罗文更是被视为难以企及的英雄。杜拉拉没有那么骁勇顽强,只是一个倔牛般踏实勤奋工作的70后女生。但是,他们都是企业不可多得的金牌员工,都能不折不扣地迅捷完成上级托付的工作。
现如今,国内很多企业都强调执行力。那什么是执行力呢?戴尔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曾说,执行力就是员工在每一个阶段都一丝不苟地切实执行。国内著名培训师余世维也说,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完成自己所被指定的工作和任务。两人所说大抵相同,那就是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定义看似简单,执行起来并不容易。互相推诿、沟通不畅都会成为执行道路上意想不到的障碍,而流程又无法事先预知。那么,执行人就应该随机应变、想方设法地予以解决,而不是凡事悠着点,能拖则拖,能避则避。只有解决难题,执行力才得以体现,工作成绩才得到表现。
然而,最大的障碍恐怕还是责任的缺乏吧。执行力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要提升执行力,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则是首当其冲的关节。杜拉拉不顾劳累,不顾闲言碎语,份内份外的工作都力求做到完美,正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正是她这种强烈的责任心,才催生出迅速出击、果断坚决的执行风格和有目共睹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