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科学母爱--写在2003年母亲节

《科学母爱》征文

“理解、指导、解放”是科学母爱的基本要义
--写在2003年母亲节


    母爱即母亲对子女的爱,是一种自然情感,是天性使然。科学本身的定义明白准确,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是一种理性认识。由此得出科学母爱的概念:反映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的母爱行为。推而广之,可称为反映家庭、社会、学校对子女的爱护教育行为或过程。
 科学母爱的宗旨就是要唤起各界对当今家庭教育走进误区这个重大社会问题的重视,摒弃封建落后的教育观,构建科学、民主、文明、健康、自由的社会育人体系,推崇博大、无私的母爱精神,营造适者生存、健康发展、人人平等、个个成材的社会环境。
 早在80多年前,中国文学泰斗鲁迅先生就写过一篇改革家庭教育的著名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鉴古论今,中西比较,对天性的爱到理智的爱,作了许多精辟的阐述,并把父母对于子女的爱与责任归结为“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今天我们讨论科学母爱,就是要将天性的爱更加扩张,更加醇化,用无我的爱推出强于自己的新人,培养于社会于人类于发展有用的建设者。首先便是理解,因为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有自身的特殊规律,不能用父母的意志强行要求。现在,一些父母乃至教师望子成龙心切,人为地给孩子学习加码,增加各类课程,延长学习时间,结果束缚了孩子心身,结果适得其反,不断有孩子以自杀来抗争,令人触目惊心,不能不痛定思痛。江泽民同志为此专门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文章,告诫世人。第二是要指导。这种指导要建立在对孩子的充分理解,对科学教育知识的不断掌握,对变化的时势和日常生活的了解和体验之上。要相信孩子一定能优于自己,后辈一定能胜过前辈。同时,这种指导也应该是协商、讨论、启发式的,决不能是指挥型、命令式的。第三则是解放。这有两层含义。一是解放自己,不把子女作为私有财产,作为追名逐利、光耀门第的工具。二是解放孩子,给予他们独立的人格,还原他们独立的地位,培养他们独立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有用于社会就在于有纯洁高尚的道德,有耐劳吃苦的体魄,有广博自由和容新革旧的精神,有创造新生活的能力。无论作个科学家、工人、农民,或是运动员、艺人、企业家、个体户,都可称为成功者,都应得到社会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