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职工维权工作领导小组
成职维领[2010] 1号
|
|
|
|
|
|
2009年成都市职工维权工作情况通报
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对职工权益维护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我市职工维权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各成员单位通力协作、共同努力,突出应对危机影响、服务城乡统筹发展和保障社会稳定,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合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职工维权机制作用,为我市化危为机和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去年,省、市总工会联合申报的城际间工会联动维护农民工权益机制获得了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我市职工维权工作典型经验与做法,由省总工会转发至各市州工会推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表彰市劳动监察总队为“2009年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取得突出成绩单位”;市经委荣获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和中国企业创新成果案例审定委员会授予“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成绩显著地方政府”奖;彭州市检察院因深化农民工维权机制工作成绩突出,被四川省检察院荣记集体二等功。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一)充实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去年,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和推进试验区建设,市职工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年初及时研究部署了全市2009年职工维权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目督办联合下发了《2009年全市职工维权工作意见》和《2009年成都市职工维权工作专项目标任务分解表计分办法》,督促并指导各区(市)县职工维权领导小组和市级20个成员单位开展工作。市级部分成员单位也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了本系统各单位,使职工维权工作目标细化分解,得到了具体落实。
同时,为加强市职工维权工作领导力量,市委、市政府决定由副市长谢瑞武同志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并新增市检察院、成都公积金中心为成员单位。至此,我市职工维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已达20家,检察院和公积金中心的加入,拓展了职工维权工作领域。
针对金融危机导致的企业规模裁员、大量农民工返乡的现实,部分区(市)县和成员单位还出台了相关文件,如《龙泉驿区检察院、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加强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的意见》、《金堂县检察院、法院、总工会、司法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及企业家协会关于建立劳动争议及拖欠农民工工资协调互动机制的意见》,为返乡农民工和出现劳动争议的职工提供法律服务。
去年全年,市总工会、市劳动保障局、市建委、市工商局和市法院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携手办理职工重大疑难案件、集体涉稳维权案件共32件,有力地维护了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进而促进了社会稳定。各区(市)县职工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级各成员单位共报送维权信息247条,经整理在职工维权网站发布维权信息150条。中华全国总工会2009年第23期《工作情况交流》对我市联合维权工作典型经验进行了专门介绍。
(二)深化督查督办,落实维权职责。
一年来,各区(市)县职工维权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区实际,将职工维权工作纳入专项目标管理,特别是将农民工维权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职工维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会议、维权案例分析会,不断拓展成员单位,使维权覆盖面更加广泛,维权手段更加多样。
全年,各区(市)县职工维权办公室办理了较突出的维权案25件,发协办和函办处理各类案件40件,有不少案件办理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职工群众好评。
(三)开展交叉检查,推动维权深化。
去年,市职工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市委、市政府目督办对专项目标考核的要求,在自查的基础上,由相关成员单位(市委政研室、市劳动保障局、市人事局、市安监局、市工商局、市检察院、市法院、市农委、市文化局、成都公积金中心)组成检查组,对市国资委、市司法局等成员单位和金牛区、温江区的职工维权工作进行了抽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出和纠正,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以书面形式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意见反馈,促使受检单位进一步提高维权工作水平、增强维权实效。参检的相关同志也表示抽检查是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有利于促进自身工作的开展。
二、拓宽领域,联合维权
我市职工维权工作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整合行政资源、联动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在党政最关切、职工最期盼、社会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上,发挥了特有的作用,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认同与拥护。
(一)严格监管,规范用工。
市建委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入手,积极倡导建筑业企业采取正确的用工方式,引导农民工采取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妥善协调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共处理投诉上访案件167件,召开300余次协调会,解决涉及拖欠金额约3.06亿元。特别是2009年元旦至春节期间,出动80余人次快速处置因农民工工资拖欠纠纷引发的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24起,协调解决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7700万元,及时化解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市委宣传部加强职工维权舆论监督,推出职工维权专题报道160余篇;市国资委、市经委通过规范企业裁员行为,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市司法局、市检察院等针对金融危机导致的企业规模裁员、大量农民工返乡的现实,送法下乡,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市人事局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加强了人才市场监督管理,规范人才市场中介秩序;市安监局抓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部门安全责任落实,从源头上保障了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
(二)百日攻坚,促进和谐。
市总工会以保岗位、保工资、实现“稳员增效”为重点,向全市企业发出了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共同约定行动”倡议,在全市企业中广泛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百日攻坚行动”,全年共有4162家企业响应并参加了“共同约定行动”,覆盖职工27.9万人。通过“百日攻坚行动”,签订平等协商工资集体协议4925份,覆盖企业9677家,签约率达86%;企业集体合同(含工资集体协议、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8326份,覆盖企业1.5万户、职工130万人,从源头上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氛围。市人大、市总工会还接受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会法》执法检查,检查组对我市贯彻执行《工会法》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去年国庆节前后,四川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跃进煤矿等十余家企业职工到市总工会群体上访,反映企业改革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市总工会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市委高度重视,春城书记对《关于我市改制企业职工信访急增情况的报告》作出重要批示,川平副书记专门召集政府有关部门专题研究解决;经市、区两级职工维权领导小组的积极协调,市、区两级工商行政部门和总工会的共同努力,原成都恒达铜业有限公司十八名职工持续近三年的群体上访,两次到法院诉讼未果的职工股权变更案,最终得以圆满解决,红林市长对此也作出了批示。
(三)执法检查,提升效果。
市劳动保障局牵头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开展了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检查、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行动、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行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专项检查等专项整治活动,共处理违法违规案件8355件;并会同建委、公安、工会等部门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共检查用人单位9435户,涉及劳动者45.91万人,处置以讨薪为名的群体性突发事件771起,为农民工追发工资等待遇2.8亿元;成都公积金中心通过开展公积金执法检查,共发出催建通知书182份,责令补建整改通知书22份,促使多家企业办理了住房公积金的开户登记,全年新增公积金缴存职工150099人,切实维护了职工权益;市工商局、市安监局等单位也结合自身工作职责,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执法检查,有效提升了维权效果;全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自身在职工维权方面的独特功能和优势,采取支持(督促)起诉方式为35起案件的维权职工追讨工资、挽回损失近两百万元。
(四)调处争议,维护权益。
市司法局、市法院、市劳动局、市人事局和市总工会等成员单位在涉及劳动(人事)争议调处过程中,强化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组织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要求,整合司法调解、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等资源,初步形成了劳动争议大调解局面。
2009年,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为及时化解矛盾,在处理各类维权案件中,积极做好双方当事人疏导说服工作,成功调解60余名农民工拖欠工资案,成功追讨欠薪十余万元。市县两级劳动保障局共受理立案劳动争议案件8987件,案件结案率为97%;处理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359件;市法院在审理涉及职工维权案件中,积极做好调解息诉工作,不断强化诉讼调解意识,积极推进委托工会特邀调解员调解劳动争议制度,通过有效运用各种调解手段,共调解成功劳动争议案件200余件;市劳动保障局处理举报投诉、劳资纠纷和突发事件8000余件,督促办理社保登记和缴费4422户、953万元,涉及劳动者6.72万人;市人事局在受(处)理人事争议案件过程中,坚持案件“会诊”制度,分析案例及研讨其它人事政策、法律、法规等问题,及时纠正了用人单位在人事管理中的失误,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五)统筹城乡,共同推进。
市农委从农资打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入手,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000余人次,立案查处违规案件105起,开展绿色证书培训等各类培训班9144期,培训农民达144.72万人次;成都公积金中心服务广大农村劳动者,推动金牛区、武侯区、都江堰、龙泉、邛崃、温江等地的12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促成全市各单位为13027名进城务工劳动者缴存了住房公积金,扩大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在进城务工劳动者中的覆盖面。
三、宣传法治,帮扶济困
(一)重点宣传,源头维护。
2009年,我市启动了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市县两级职工维权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将职工维权工作与法治城市创建目标结合起来,通过开展“送法到企业、送法到工地”和“春风行动”、“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安全生产月”、“12·4法制宣传”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加大了对《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能力。
市劳动保障局实施“十百千工程”,局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基层、走访企业,宣传培训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全年开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现场宣传咨询活动89次,发放宣传资料30万份,覆盖70万人次;组织6期《劳动合同法》培训班,累计培训3.3万余人;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共为20.5万人次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咨询。
(二)加大培训,服务职工。
去年,市劳动保障局全面实施“八大培训就业行动计划”,全年培训22.6万人,培训结业后就业率85%;在全国率先对返乡农民工、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新增就业转失业人员、参与灾后重建的建筑农民工、持求职登记证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复退军人等6类人群实施提升就业技能行动,共计为15万人发放7500万元的就业培训券,全年有13.6万人持券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后就业率达85%,举办各类招聘会420余场,组织就业岗位40余万个,帮助各类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市文化局多次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社区举办讲座,把文化送到农民工的身边,提高农民工的创业技能;市妇联不断加大对失地、失业妇女就业培训,积极开展促进再就业活动;市工商局推出了灵活就业试营业、债权转股权、零首付、生产性企业法人“筹办”登记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工商联通过开展一系列专题培训和讲座,使企业负责人了解国家有关劳动、社保政策要求,提高了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法律法规知识,促使企业完善劳动用工制度。
(三)拓宽渠道,促进就业。
市经委做好企业在职职工岗位职业技能提升、转岗、新招职工培训工作,并联合阿里巴巴公司共同为企业培训业务人员1730名,同时做好全市关闭煤矿企业职工人员安置、再就业推荐和职业病检查等工作。各区(市)县维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也采取措施,拓宽返乡农民工和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和再就业渠道:如龙泉驿区为27家企业的478名农民工发放返乡路途补贴、发放惠民优惠卡,为职工进行了阳光心态培训,引导职工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和企业共克时艰;温江区为因工受伤职工首创“探视制度”,建立温江籍困难职工“返乡救助制度”,为困难职工建立“创业帮扶资金制度”;青白江区开展的“2009年新春就业社保送温暖活动”;都江堰市为建档困难职工开展技能培训,引导困难职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让困难职工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促进困难职工再就业;彭州市针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难等问题,专门建立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和创业培训基地;金堂县在广东东莞建立了维权服务工作站,就地服务金堂籍农民工,获得东莞金堂籍农民工的普遍欢迎。
(四)帮扶救助,促进稳定。
2009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共慰问和帮扶救助困难职工30096人次,发放款物达1422万元,全市工会帮扶工作站点的覆盖率由17.5%提高到39%,惠民帮扶医院已达5个,新增惠民帮扶超市1700余个,帮助农民工实现本地、外地就业16975人,实施各类帮扶救助10373人,培训农民工52659人,惠民帮扶行动帮助了385名残疾困难职工,救助困难职工6158名,职工互助保险参保职工达10万人。
市残联为全市216户残疾人家庭获批紧急救助金80万余元;市农委首批对口帮扶101个村,落实扶贫资金4797万元,为返乡农民工家乡再创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市经委把政府各项扶持困难企业的政策落实到位,定期对困难企业进行申报认定,每月将9120元特困企业职工补助资金按时拨付到位,并对20户特困企业发放补助生活费及节日慰问金共计121.36万元;市劳动保障局认真落实应对金融危机“五缓、四降”特殊政策,共帮助困难企业减轻负担7.44亿元,受益企业7.7万户、职工152.4万人;成都公积金中心为146户低保户支取了住房公积金102万元,为353户因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支取住房公积金644万元,帮助职工解决了现实困难,维护了中低收入缴存职工的权益。
回顾2009年职工维权工作,我们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仍存在着维权覆盖面不够宽、维权资源整合还需加强、不同地区维权工作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全市职工维权工作更需要解放思想,更需要团结进取,更需要开拓创新,服从服务于市委的总体部署。让我们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在2010年职工维权工作中,强机制、创特色、升水平,为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成都市职工维权工作领导小组
主题词:职工维权△ 2009年度 工作通报
成都市职工维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3月30日印 |
(共印1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