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她爱读书”2011年推荐书目

剧变时代,人们纷纷在书籍中寻找快乐和平静。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悦读”时尚中,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如果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从来没有遇到过阻碍、困难、痛苦、挑战,那么,阅读的意义还仅限于装饰我们已有的房间。本次推荐的书籍需要你深度阅读。让我们一起来打破庸常,享受脑力激荡的快感;挑战自我,开辟更广阔的疆界。

 

1、《沉浮与枯荣》

 

在新出炉的深圳读书月2010年度十大好书中,我国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江平口述自传《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以最高票居十大好书榜首,并当选为2010“年度推荐,成为众位评委们心中最具含金量、最值得向读者推荐的好书。 

本书入选十大好书的理由:
  这是一本用生命写成的书,是一本关于大时代大智慧的书。江平先生这本八十自述,写的是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和精神史。在国家巨变时代,个人命运之所系乃与国家民族命运之所系。江平先生以一个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见证者、参与者、观察者和推动者的身份,践行了学者作为社会转型扳道夫的责任伦理,彰显了个人之精神与道德人格力量之于国家社会转型建设中的作用。
   
江平是我国著名法学家、法律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该书不仅忠实记录了江平八十年的沉浮与枯荣,也涉及其亲历的众多历史事件;不仅是江平治学历程的全记录,更是中国法治进程的缩影。江平先生的八十年,不仅留下一部波澜壮阔的编年史,更留下一种只向真理低头、绝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沉浮与枯荣》一书由江平先生口述,陈夏红整理,共分五卷:似水流年、廿载逆境、我的教与学、大立法时代、为法治呐喊。
    
    
2、《病隙碎笔》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史铁生以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引起广泛反响。1991年长篇散文《我与地坛》的发表, 1996年, 完成40万字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的创作。1998年起史铁生因肾病加重开始做透析,其间陆续完成了《病隙碎笔》、《我的丁一之旅》两部长篇。

20101231凌晨346分,史铁生突发脑溢血逝世了。再过5天便是他的60岁生日,他没能走完一个甲子。某种意义上,这似乎是可以理解的甲子意味着完满,而史铁生一生与完满无缘。残疾是命运赐予他的一份不能推辞的礼物,他的思考、他的写作,以及他通过近四十年的沉思建筑而成的整个精神世界,都是从残缺和死亡出发。

本期推荐《病隙碎笔》,让我们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段更深地思索生命的意义。

3、《海鸥乔纳森》

作者理查德·贝奇(richard d.bach)是一位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飞行员,美国著名作家,行吟诗人。小说《海鸥乔纳森》讲述了一只渴望飞翔的海鸥的故事:飞翔不是生存的工具,不是为了任何其他目的,而仅仅是为了飞翔本身的纯粹的快乐!在清晨宁静的海面,粼粼微波中,一轮初升的太阳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自由飞翔的海鸥乔纳森代表了人类最深沉的梦想,最深刻的喜悦和最渴望的姿态。1970年《海鸥乔纳森》出版后,38周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首次打破《飘》以来的所有销售纪录。本书告诉我们,每个生命都有无数种可能,每时每刻都面临无数种选择,只有飞得越高,视野才越广越远,才能看清每种选择,才能发现自己心中真正的梦想、渴望与激情。

生活固然需要脚踏实地,但是掌握自己的命运,享受生命的奇妙,离不开梦想的翅膀。

4、《我在美国做妈妈》

20111,一本在大洋彼岸引发教育方法口水战的书籍《虎妈的战歌》,改名为《我在美国做妈妈》在中国市场开始销售。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华裔妈妈,和两个女儿、两条狗的故事。

美国耶鲁法学院终身教授蔡美儿身为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以华人家长对子女的高度期待与严格的教养方式来教育2个女儿。在这本书里,蔡美儿坦露了自己抚养两个孩子的心路历程,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经《华尔街日报》、《时代》杂志、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等美国主流媒体的报道,“虎妈”一夜成名。“虎妈”有三大“成功经验”:不理会孩子的自尊心;认定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坚信小孩子不明是非,需要父母指引。“虎妈”顶尖高知的身份以及两个女儿在“悍母”式教养下的优异表现,对普通美国家长尊重、鼓励孩子的“民主”理念形成了“悍然”的挑战。

  妙趣横生的家庭故事,激烈的文化冲突,执着付出的华裔妈妈,叛逆聪慧的混血女儿……,对书中的观点你也许同意 ,也许反对,也许给你启迪,也许让你反思!“母亲”这张试卷,从来没有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