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她爱读书”活动读后感之二

钝感亦或敏感
                                   读《钝感力》一书有感
作者:郫县建设局政策法规科  李芳

 

    当第一次读到“钝感”一词,困惑不解。直到在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的最新著作《钝感力》中,找到了答案。
    在该书中,“钝感”一词,可以直译为“迟钝的力量”。作者曾经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医生,在书中他自然而然地就有大量关于身体病理的“钝感力”的分析和佐证。从身体“钝感力”利弊分析到心理、精神、精感“钝感力” 利弊分析,无不充满专业性和人文关怀。渡边淳一“钝感力”一说,犹如给在旅途中疲于奔命的人们,提供了一处可片刻停留的绿荫。
    我们现今生存生活的社会,各种竞争铺天盖地,压力无处不在:大到就业就学、工作弄晋升的竞争,小到甚至幼儿之间的竞争。人们前所未有地渴望成功,渴望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敏感的神经让人们紧张、焦虑,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却又满腹疑虑:到底什么是自己最需要的?
    我想,在国人普遍意识中,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恐怕就是“敏感”的代言人。她会为半句话、别人一个眼神儿、一件小饰物而敏感,她的生活“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本来羸弱的病体终至“质本洁来还洁去”,给向来喜爱、讲究“大团圆”结局的国人绵绵不绝的扼腕叹息。让我们来一次《大话红楼梦》:林妹妹钝感一点,木讷一点,自己每天快乐着并给人以快乐,和宝哥哥终成眷属,不就成就了她自己的人生终极目标,实现了她的人生价值?当然这是以我们现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来说的。我们再来看看前段时间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艺术形象许三多。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状态的许三多,看起来很“钝感”,不够机灵,不够聪明,却每次都能在竞争中胜出。就是这种钝感,让他不像一般人那样浮躁、张扬,能够以超人的执着与认真一丝不苟工作,他的成功,体现了“钝感力”的价值。许三多这个艺术形象身上闪现的许多物质符合了我们现今这个时代的要求。笔者认为,“迟钝”于今不再是个贬义词,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我们现代人生存生活需要的缓释剂、保护膜。
    《钝感力》这本书,传递着这样一种思想导向: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形象,却能让人少了烦恼,不会气馁,不会过于敏感,少受伤。“钝感力”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让人更易在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
我们需要钝感力。

读《谁是你的重要他人》有感


    今年,市总工会号召女职工加强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开展了“我爱读书”活动。活动中,我读了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的文章《谁是你的重要他人》。
     文中以作家毕淑敏自己为主人公,讲述小时候发生的一件小事对她一生造成的重大影响。故事是这样的:作者小学时有一位音乐教师。音乐教师希望在“红五月”歌咏活动中获奖,选出优秀的同学组成合唱团进行排练。主人公被选中了,很有自豪感。但是在一次排练中,音乐教师发现了她声音跑调,于是毫不客气地说:“毕淑敏,我在指挥台上总听到一个人跑调儿,不知是谁?我走下来一个人一个人地听,总算找出来了,原来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现在,我把你除名了!”主人公遭遇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后羞愧难当,自我调整使自己渐渐平和。然而,音乐教师为平衡队列整齐重又把主人公召了回去,说的却是:你人可以回到队伍里,但要记住,从现在起,你只能张嘴,绝不准发出任何声音!并不耐烦地说:你小小年纪,怎么就长了这么高的个子?!在听出话中的谴责之意后,主人公不由自主地弓了脖子塌下腰,以至于这个姿势贯穿了她整个少年和青年时代并从此落下了再不能唱歌的毛病。成年后,依旧记忆惨痛。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触颇多:即为学生遭受的委屈而难过,也为老师的方法不 当而叹息;同时,我自己也深受教育和启迪。
    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上述现象也随处可见: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小孩、领导与群众、上级与下级等等。有人不懂人格平等、尊重与被尊重,凡事欠考虑,自我为中心,概不顾及他人感受。这篇故事中,音乐教师就是一个这样的典型:为满足自己的教学成果能够获奖而不惜牺牲学生的成长,方法简单、粗暴,语言恶毒且带侮辱性。她完全可以用一种合适的方法去鼓励孩子们,而不应带给他们如此大的伤害,挫伤积极性,打击自尊心。
    读了这篇文章,作为家长我也不断地反省自己,思考培养小孩的方式。我很爱自己的女儿,因为她是亲生的、独生的、优秀的,没有谁能替代。我希望她在各方面都应做得很好,要做最好,要做得更好,光彩照人:学习成绩拿第一,读重点学校,考清华、北大;情商指数高,孝敬父母,听话,叫她干啥就干啥;身体健康,形象、气质佳,人见人爱;卫生习惯良好,生活习惯良好;为人处世得体,能与大家和睦相处,适应社会的要求。总之,我希望我女儿能够成为受人欢迎、受人尊敬的上等人、人上人。为此,我总以很高的标准要求我的小孩,常常因小事指责、批评她,拿她的不足与别人的优势作比较,而不是以鼓励来激发她的内在积极性,其效果常常适得其反:轻则小孩委屈、反感、抵触、大人也伤心难受;重则自暴自弃;更严重的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影响其一辈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绝对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谁是你的重要他人》这篇文章启迪我时时以此为一面镜子,当好孩子人生的舵手和拐棍,以更好的方式帮助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青羊区经济局:赵敏
二00八年四月

脚在地上,心在远方
—读《马云点评创业》有感
 成都机车厂装配部件分工会  陈巧莉


    读了《马云点评创业》这本书,感觉它是一本讲实话的书,书中马云先生的点评都是一针见血,一步到位,一语点中要害!这本书是一本从实际出发,一切按照发展的观点来指导创业的好书。
    书中讲到很多观点都是符合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比如说“带着激情的理智去创业”,把激情与理智这一对辨证统一的相互矛盾的概念客观统一的联系在了一起,什么时候把理性作为主要矛盾,什么时候把激情作为主要矛盾,马云先生在书中都为我们系统辨证地解释开来。对于我们现代的工人来说这种观点也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去工作和学习,脚踏实地的把努力赋予奋斗当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做下去,才会有创业成功的基础。
    认识到脚在地上是每一个人的创业成功的基础,如果只是埋头苦干,而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那么创业之路则是半道中止的,这就引出了马云之道的核心:“心在远方”。为我们公司的发展多做贡献,力求在竞争当中立与不败之地,为以后我们公司发展得更加美好,我们每一名员工都在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马云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理想与抱负,当他被互联网吸引时,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止步于表面,而是不断努力、不断思考,最终引领他的思想站在了时代的前沿,由此成就了辉煌的事业。
    对于现代企业人士来说诚信也非常重要,它绝对不是一种销售,更不是一种高深的理念,它是实实在在的言出必行,点点滴滴的细节,而产品质量更是企业的信誉所在。
    “脚在地上,心在远方”只是马云将这两点结合起来,并且围绕着诚信做到真正的创业成功。相信,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到这一点并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的创业之路也会由此走向成功!


感悟《于丹〈论语〉心得》

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程琴

    题记:忽遇停电,独坐床头,甚是无趣,随手一书,拂去尘埃,方见其名,名曰《于丹〈论语〉心得》,遂秉烛夜读,欲罢不能。读罢,深感获益良多,心灵深处备受震撼,勾起思绪万千,不吐不快。
    孔子的《论语》以简单、朴素、真诚的风格著称,从古至今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自在语文课堂上学过孔子的《论语》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四海之内皆兄弟”,诸如此类的经典语录便根深蒂固,犹记如新。曾以为能将《论语》语句倒背如流便是读懂了,《论语》也不过如此。读完《于丹〈论语〉心得》,我突然大彻大悟,惭愧不已,自觉如“井底之蛙”,目光短浅,以为触及皮毛,便知其味。于是反复品尝《于丹〈论语〉心得》,才深刻体会到了《论语》的真谛,它指引着我们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工作、怎样去生活。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是圣人的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读于丹论语心得,感悟着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日常生活之中,就在我们的身边,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的不公,还有处世的艰难。其实,一个人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如果真的能够做到把握好分寸、谨言慎行的话,那么他一定就会少很多很多的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读于丹论语心得,感悟着相濡以沫的君子主义­。在《论语》中孔子将“君子”作为一种理想的人格标准。做事要“君子”,交友要交“君子”。人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听于丹讲《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论语》中提倡交结对自己有帮助的三种好朋友,即“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有这样的朋友相濡以沫,能使自己在怯懦和犹豫的时候获得勇气和自信,在猜疑和彷徨的时候获得信任和肯定,在不安和烦燥的时候获得一份妥贴和安稳。
    读《于丹〈论语〉心得》,感悟着圣人的智慧,享受着于丹和她的《论语心得》带给我们的快乐和平静。它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对我而言用一句朴素的话来表达我的真切感受“一本《论语》,一辈子”。
                               


                               2008-7-15


读古人 “诗意成都”有感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市,不仅因为她群山环抱于外,溪河交错其中,良田沃野,万顷绿畴,物产丰富,俨然一处滋滋润润天府之国,更为历代明人所咏赞,千百年来蕴藏着她隽永的诗意,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诗意成都”是这样描绘的:
    “锦江春色来天地”——其水之灵;
    “水绿天清不起尘”——其城之洁;
    “万户千门入画图”——其景之美;
    “锦绣裹城迷巷陌”——其廓之幽;
    “二十里路香不断”——其花之繁;
    “锦城丝管日纷纷”——其娱之乐。
    现代成都,除了诗情画意,更是一座理想的休闲之城、幸福之都。去年6月,成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今年成都将创全国文明城市。作为成都人,为自己能够生活在这样一座花团锦簇、青山秀水的城市而倍感骄傲和自豪。然而,今年5月12日的大地震,却为这种妩媚的城市平添了几许沧桑和忧郁,但是历来充满恢谐幽默的四川人在地震中表现出的英勇无回畏和坚强不屈令国人为之振憾,地震震不垮四川人,更震不垮作为四川省城的成都人,而地震给成都留下的创伤如岁月在她脸上刻下的条纹,使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更显得成熟和风韵,目前,四川人民正众志诚城,重建家园,而作为省城的人民,将更加热爱和珍惜生活,我们仍笑着对忧郁说不,对热闹言酷,成都依然美丽。
    作为成都女职工要不断学习,因为只有学习才能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才能提高女职工的整体素质,在成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才能将自己打造成学习型、知识型、创造型的时代女性,使我们每个人的进步与成都的城市发展相得益彰。

郫筒镇工会委员会
2008年7月6日
 

 


读《马云点评创业》有感
 友爱镇工委--------何  平

    1999年3月马云和他的团队在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创办阿里巴巴网站,至2005年和全球最大门户网站雅虎战略合作,兼并其在华的所有资产,成为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马云即成为了中国最成功的企业家,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成为日本最大财经杂志《日经》的封面人物;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2001年全球100位“未来领袖之一;美国亚洲商业协会评选为2001年度”商业领袖”等。
    马云众多的光环使诸多企业家暂时遗忘创业背后的艰辛,看到希望,看到明天的曙光。但那只是短暂的,创业之路的艰辛仍然萦绕在身旁不会消失,平心静气后依然要去面对。马云在企业家踌躇不前、矛盾重重的时候毫无保留的奉献出他在几十年创业征途中积累的经验和工作方法,鼓励和激发许多人的创业激情。
    虽然我没有创业的那种远见和魄力,但马云敏捷的思维、妙语连珠的点评、风趣幽默的心态、认真而又一针见血的严谨态度,不得不让我感到“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马云说“做一份工作,做一份喜欢的工作就是很好的创业”是他在第二赛季中对10号选手李红梅点评时说的一句话,似乎为我这种没野心干大事业的人一丝安慰,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比好高骛远、心有旁鹜之人更来得踏实。
    “永远把别人对你的批评记在心里,别人的表扬,就把它忘了”。这句话看似简单做起来很难,表扬的话像是糖衣毒药,刚吃很甜,吃多了中毒。多数人在众人的吹捧下会飘飘然,而后行为、态度就随之浮躁起来。
    带着激情的理智:理智与情感的冲突是人类最根本的冲突,在做事的过程中何时理性多一些,何时激情多一点,很难把握。人最大的痛苦也是理智与情感的冲突,马云身为企业家,本应是用理智说话的经济思维,却充满着激情,但这个激情极少跑出他理智的框架,他所携带的激情让他有着持续的创业原动力,让他的理性显得有情有义,让他的表述入情入理。他的语言表述尤其具有激情的感染力,但这种激情牢牢地服务于他所表达的主题,而这种激情不是煽情,是那种可持续的始终蕴藏得很深的东西。我见过许多人的雄心和激情,但是长时间地保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温度上是不容易的,尤其在下雨或下冰雹的天气。在工作中要时常的反省自己,正确的对待自己的问题,永远把别人的批评记在心里,当作是我事业上不断勇往直前的动力。

 

友爱镇工委
2008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