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 加速高技能人才培养

    当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近年来,成都市国防电子工委充分发挥工会作用,依托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实训基地、技师工作室大力培养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国防电子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培养技能人才资源、优化人才结构层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重视技能培训,分梯次培养高技能人才
    国防电子工委重视技师、高级技师培养,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形成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根据成都市国防电子系统企业类型和需求,分梯次对职工开展不同技能等级的培训。2015年,国防电子工委深入企业开办技能等级提升培训班9期,583名职工获得技能等级提升。在中电锦江培训高级技师28名、技师25名、高级工81名,四川永星电子培训高级工96名、中级工65名,富士康成都园区培训初级工53名、中级工80名,旭光电子培训电真空装配中级工55名。各基层单位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分梯次开展培训,2687名职工获得技能等级提升。按照梯次培养的方法,加快培养出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大力实施技师培养三年计划,培养高技能人才。组织23名高级工参加省总工会组织的技师培训,30名高级工参加市总工会组织的技师培训,通过参加省、市工会的培训,53名高级工晋升为技师。
    二、开展技能竞赛,培养高技能竞技型选手
    2015年通过省级技能大赛获得技能等级提升的高级技师5名,技师1名;市级技能大赛获得等级提升的技师50名,高级工26名。6名选手荣获成都市技能标兵称号,占评选人数的25%。6名选手荣获“最佳竞技选手”称号,占评选人数的100%。
    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2015年,国防电子系统50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举办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二级赛22项,占全市二级赛项目的11%,二级赛数量和参赛人数在全市区(市)县和产业中名列第一。选拔18名职工参加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一类赛5个项目的比赛,5项比赛成绩优异,获得全市总积分第二名的好成绩,荣获优秀组织奖。承办了2015年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成飞杯”数控车工比赛,成飞公司获得团体第一名,国防电子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三名,成飞公司魏伦、郑明鹤、周清俊分别获得个人一、二、三名;维修电工比赛获得团体第三名,5719厂廖国彬获得个人第二名、郭仁权获得个人第三名;计算机程序员获得团体第一名,李春雷获得个人第一名;焊工比赛获得团体第五名。 承办成都市总工会外训选拔赛8项,选拔9个工种55名学员参加广州市技师学院培训,占外训人数的80%。广州市技师学院通过“讲解+演示+操作”的“听看练”相统一的培训模式,提高了培训效率,参训学员苦练技能,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选派16名外训选手参加 2015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四川省选拔赛,10名选手获得前3名。6名选手成功晋级全国决赛,荣获成都市“最佳竞技选手”称号,选手们在成都市技师学院参加赛前封闭训练,备战11月在北京举行的决赛。
     2015年7月中航工业举行第二届电装技能竞赛,88名能工巧匠经过紧张激烈的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的综合考量,成都凯天电子的蒋传华获得第一名,被授予“中航工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通过技能竞赛不仅锻炼队伍、发现人才,还为小工种、特色工种的技能人才搭建了展示技能、切磋技艺、施展才华、提高技能水平的舞台。
    三、加大资金投入,做实职工技能实训基地
    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做好高技能人才基础工作。监督企业按照相关规定每年提取不少于工资总额1.5%的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一线职工的培训,将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向职代会报告,经职工代表审议,接受民主监督。督促企业落实关于企业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的规定。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机制。进一步推行技师、高级技师聘任制度。充分发挥技师、高级技师在技能岗位的关键作用,以及在解决技术难题、实施精品工程项目和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依托部分企业培训机构,建设市级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按照《成都市总工会办公室关于实施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申报成都市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2家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电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2家实训基地各有优势工种,成飞公司在数控车工、计算机程序员、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等方面全市领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拥有雄厚的智能机电集成技术力量和一流的精密机械加工设备群,在数控铣工、加工中心、精密焊工培养方面经验丰富。2家实训基地有丰富的技能人才培养经验,通过培养高技能人才,壮大技师、高级技师队伍,从而不断推动成都职工的技能水平提高,为优质产品制造打下人力资源基础
    四、加强三室一制建设,组织高技能人才技术交流活动
    国防电子工委建立省级技师工作室2个,市级技师工作室2个。何波技师工作室命名为四川省技师工作室和成都市技师工作室、张永光技师工作室命名为四川省机电冶煤技师工作室和成都市技师工作室。国防电子工委积极组织高技能人才技术交流活动,依托省级、市级技师工作室,举办各种形式的高技能人才主题活动,为高技能人才参与高新技术开发、技术交流以及与科技人才交流、绝招绝技和技能成果展示创造条件。推行“师徒结对”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技师队伍的“传、帮、带”作用,促使一线技能型人才尽快成长成才。
     建立完善首席技师制度,选拔树立一批行业、企业的技能领军人才,11家企业选拔了首席技师,发挥首席技师在重大生产决策、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组织重大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项目以及带徒传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组织高技能人才参与国际间职业技能交流活动,通过出国培训(研修)和引进国外先进培训资源等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组织职工赴奥地利、日本参加技能培训交流,8名职工取得国际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2012年8月,四威公司邀请丰田资深专家松浦敏彦开展了管理诊断及现场培训,针对公司管理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办法。
    加强高技能人才信息建设,充分利用市总工会综合信息系统,掌握高技能人才工种和技能等级的分布情况,充实信息库内容,为高技能人才培训、使用、技术交流提供服务。
     国防电子工委在机加工、数控、电子装接高技能人才成长迅速,未来的目标是打造专家型技术人才队伍,培养高精尖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创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